《龙文鞭影》今读(十三)
(2011-11-04 18:46:47)
标签:
龙文鞭影书山寻路国学经典蒙学文化 |
分类: 《龙文鞭影》今读 |
异军突起,三户亡秦,披坚执锐,破釜沉舟
异军突起
译注:秦朝末年,东阳县县令的秘书陈婴被推举为王,他带领着这些起义军投奔了项梁,后来跟随刘邦,为平定天下立下了功劳。异军,意为别开生面的新生力量。东阳县在今天的江苏的盱眙县东南部。
说明:东阳县的青年们在反抗秦国的风暴中也很快打开了局面,他们将县令搞定后,就想拥立一个首领,选来选去,都将目光落在了县令秘书陈婴身上。
“我?我平时只是起草一些文件,跟县令去下乡视察而已。”陈婴连忙推辞。
“我看行,你对咱们县了解得比较多,对大局把握得也好。”
“对,我看也是,陈秘书很踏实,又有仁义,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不用谦让!”
“母亲大人,他们要立我为王”,商议了半天还是没结果,回家后,陈婴向其母亲秉道。
“你性格谨慎,心地忠厚,稳稳当当地过日子不好吗。”陈婴的母亲劝自己的儿子道,“项梁和项羽正在起兵,可以让县里这些人去跟随他们。”
“可这些人要是这样无组织地过去,在大部队里很容易就分散了,以后就不能很好地相互照应,有个人引领着,可能比较好些。”
“你还是想去。唉!自从我嫁到你家后,还没听说咱们祖上出过什么贵人,现在一下子富贵起来,不见得是好事。你既然有这个打算,那就带着这些人投奔一个可靠的将领,如果将来胜利了,不要邀功,免遭陷害,失败了,你不是领头的,也可以平平安安地回来。”
“孩儿记住了!”陈婴含泪答应。
东阳县的这些起义军都是在头上包着青布,陈婴在高台上往下面望去,人数已经从前一段时间的几千人发展到两万人了,那青色的头布连绵到很远处,如此充满生机,就像郁郁葱葱的田地,应时而生,迅速成长。
陈婴带领着东阳县的起义军首先来到项梁这里,项梁不久就因为轻敌而遇害,然后跟随项羽,项羽非常威猛,但拙于用人,最终疲于应对,刘邦获得了最后的胜利。陈婴后来就率领部队跟随刘邦,功劳虽不像萧何、张良和韩信那样卓著,但也尽到了自己所能。在汉高祖的功臣列表中,陈婴的排名并不靠前。
但是陈婴是成功的,他履行了对母亲的承诺,完成了带领东阳县起义军参加反抗秦国暴政的行动,为汉朝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那连绵生动的青布,当年的郁郁葱葱,已经变得果实盈盈。
三户亡秦
译注:有一次,富有远见的谋士范增在和项梁交谈的时候,引用了楚南公的话:“楚国即使最后只剩下了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也必定是楚人。”楚南公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阴阳家,当时楚国的第一贤者,出身贵族。
说明:楚南公为什么有这样的自信?楚国究竟有什么样的实力?在楚国的强劲势头中,又有哪些致命软肋?这与其地理位置有什么样的关系?楚人的性格中有什么样的特质?这种特质代表的是什么样的文化?这种文化如何形成,如何发展?在楚国历史上,有哪些转折点,这些转折点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楚南公、项梁和项羽,均出身贵族,这种身份对他们的事业有什么样的有利和不利?
楚国因为实力强大,在公元前1042年就被西周初年的周武王册封为诸侯国,不仅在楚康王、楚悼王等领袖统治的时候国势强盛,其他时期也相当可观,有些君主虽然缺点很多,但均能至少发挥一种特长,或者善战,或者善于团结,无论如何都使这个国家保持住了一直向前推进的势头。直到前楚怀王(楚国有两个楚怀王,在秦国去世的是前楚怀王,后来由项梁和项羽拥立的是后楚怀王),前楚怀王身上集中出现了历代楚国君主的缺点:偏听、执拗、意气用事,这些缺点到后来的项梁、项羽身上依然顽强地存在。让人疑惑的是,这些缺点和楚国君主的那种英雄气概又是那样不可分割,大气磅礴和狂风怒号在许多时候简直只是角度问题。云卷云舒的从容在他们那里是很少见的,就像在火炉一样蒸烤的湖北、湖南地域,那种油然而云、沛然而雨的淋漓生动,孕育出的肯定是一句炸出一声雷、一步砸出一个坑的猛烈汉子,理所当然!
特别是这种壮烈胸怀和贵族气质再一联结,所以才有前楚怀王流落他乡宁死不归的行动,说是被扣押,不可能那么简单。所以才有自刎以谢江东父老的西楚霸王,勇而知耻,敢于不为,是真英雄!好,激动到此为止,来看看楚国君主的致命弱点:容不得人。并不是容不下所有人,对于那些和自己性格气质相似的,他们是惺惺相惜的,鸿门宴上,樊哙突然闯入,项羽一看那阵势,虽然也按剑防备,但并未恼怒,当听说对方的来意后,更是赐酒以示敬意,两人都是一瞪眼就能把人吓飞的好汉,难得相遇。但对于那些极具洞察力的谋士,对于治理国家有特殊专长的人,他们都一次次地错过了。本来是收获的季节,却只能感到“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的怅惘了。
披坚执锐
译注:被项梁和项羽拥立起来的楚怀王,在赵国(不是战国时代的赵国,是新建立的一个国家)受到秦国威胁时,任命刘邦为统帅,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前去抗击秦军,给赵国解围。宋义一心想等秦国和赵国打得差不多的时候再去,项羽则认为可以让秦军和赵军里外夹击,一举消灭秦军,两人争执不下,这时宋义对项羽说道:“披着铠甲、拿着武器在战场上和敌人决斗,我不如你;但要是论运筹帷幄的本领,那我就当仁不让了!”
说明:项羽在用人方面确实存在不足,但在实际作战中是非常有计谋的,而且,他很懂得把握时机。宋义对项羽讲了彼此的优缺点之后,立刻下命令:“如果有人像老虎一样凶猛、像狼一样贪婪,而且还不听差遣,那就格杀勿论!”
项羽听到命令,心里咯噔一下,玩儿真的了。
发布完命令后,宋义派儿子宋襄去齐国,并亲自送到无盐县,在那里又举行了盛大的酒会。
这边,楚军军营,天气已经非常寒冷,而且又下起了瓢泼大雨,士兵们被冻成一团,饿得没办法,项羽看到这些,终于向将士们讲道:
“弟兄们!我想集合大家的力量,尽快攻下秦国,现在却滞留此地;今年粮食歉收,大家吃的都是杂粮,而且已经所剩不多,上将军却在那里举杯痛饮!能够里外夹击,尽快结束战斗,为什么还要在这里空耗?!时间已经不多,国家的安危就在这一仗了!上将军不能抓住时机,对士卒又不管不问,一心想着自己,这哪像一个身负重托的大臣!”
又过一个月,一天早上去拜见上将军宋义的时候,项羽趁其不备要了他的命,然后向部队宣布:“宋义与齐国的人密谋叛变,要一起对付楚国,楚怀王令我取其性命,我已将其正法!”
“楚国以及楚怀王都是项将军家立起来的,有人要谋反,将军当然有权制裁。”底下的将军惧怕项羽的威猛,支吾着应道,然后共同将项羽立为代理上将军,又使人将结果汇报给楚怀王。楚怀王明白什么叫势不可挡,于是也就正式任命项羽为上将军。
破釜沉舟
译注:项羽率军与秦军决战的时候,把锅全砸了,把船全部凿沉,以示必胜之决心。釜,古代的一种锅。
说明:项羽担任上将军后,立即派英布等将领率领两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项羽这么急于去钜鹿,因为他想给叔叔项梁报仇。项梁在此前不久曾打败秦军大将章邯,胜利后轻敌了,结果章邯请求援助,秦朝发动了全部兵力进行增援,项梁在与秦军主力对决时被杀。项羽这时正和刘邦一起攻打陈留县,但久攻不下,这时又听到了项梁兵败战死的消息,悲痛得无以复加,但他也明白,现在去和秦军硬拼,只能是送死,要报仇还得等机会。经商议后,项羽和刘邦以及吕臣率领部队一起向东撤退,项羽和吕臣的部队分别驻扎在彭城的西边和东边,刘邦的部队驻扎在砀县。
章邯打败项梁后,认为楚军不足虑,就带领秦军渡过黄河,向北进攻那个刚成立的赵国,结果赵军大败。赵国这时的国王是赵歇,国相是张耳,战败后已全部逃进了钜鹿城。章邯就命令王离等将军包围钜鹿,自己率军驻扎在钜鹿南边,并修筑了一条输送粮草的甬道。陈余作为赵国的大将,这时也带着几万士兵驻扎在钜鹿北边,伺机反攻。当听到项羽成为上将军,正往钜鹿赶后,陈余立刻向楚军请求增援。
英布等将领奉项羽的命令,先行渡过漳河与秦军交战,但只获得了一些小的胜利,而且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很快陈余再次请求增援。项羽想想自己的叔叔前不久就是在与秦军的对阵中战死的,当时的撤退是迫不得已,现在自己已经杀掉宋义,成为楚军的上将军,报仇的时候到了!楚国与秦国的最后对决到了,三户亡秦的,究竟是不是楚人,看好!
项羽立即部署全部军队渡过漳河,到了对岸,又下命令:“将所有的锅全部砸烂,将所有的船全部凿沉,把所有的军队宿营装备全部烧毁,每个人带三天干粮。”
“将军!”部下们听到这个命令后一惊,三天,要是不赢?然后立即全明白了,对!原先对秦军还有些畏怯的楚国将士,现在看到项羽这样的决心,振奋不已!还顾虑什么!只进不退,决一死战!
钜鹿一战,令秦军将士首先感到震惊的就是对方怎么这么玩命?!还有,怎么都是轻装上阵,除了武器,还是武器!那边项羽又分兵切断给秦军输送粮草的甬道,好了,三天,都没吃的了,看谁打得过谁,看谁饿得过谁!秦军也是训练有素,很快进入状态,但这时楚军已完全不是平时的作战状态了,他们好像全疯了!怎么会那样跑,那是哪一招?!中邪了是不是?!好一个无招胜有招,天下武功,至快则无敌,世间兵法,至刚则通吃!
《〈龙文鞭影〉今读》全部文章链接: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595347064_9_1.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