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悲情名将天应怜(上)

(2009-04-18 01:36:16)
标签:

历史

慕云

吴起

白起

李牧

秦军

汉军

项羽

中国

军事

分类: 笑看风云

悲情名将天应怜

——感伤中华民族十大悲情名将

    “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若非有骁将甘延寿、陈汤将义兵、行天诛攻灭匈奴郅支单于,我炎黄子孙如何会有如此慷慨激昂、豪情万丈的壮语?中华自古多英豪,他们意气风发,金戈铁马,纵横天下,所向披靡。他们中有的生前风光、死后荣耀,可也有的战无不胜、结局悲惨。前者勿论,后者让人心伤!

    第一、百战不殆——吴起。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德取人,失之吴起,不亦失之管仲?杀妻求将、母死不丧,对儒家而言,吴起真的不是个人物。但做为一名军事家,吴起绝对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文侯问诸李克,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起在鲁,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尽占秦河西之地,起在魏,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无一败绩,“辟土四面,拓地千里”,公元前389年(周安王十三年)魏秦阴晋大战,吴起更是以五万魏军击败十倍于已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最强大的诸侯国;文侯死,起奔楚,吴起更是兵家而兼法家出将入相,为楚悼王南面平定了百越,北面兼并了陈国和蔡国,并击退了韩、赵、魏的扩张,向西征伐了秦国,诸侯皆惊楚国之强。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尉缭子说:“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可见吴起的军事艺术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吴起作为军事家与孙武并称,作为政治家、改革家与商鞅齐名。太史公曰:“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驱。悲夫!”何其谬也!何悲其亡,人皆誉管仲,而独非吴起,当悲楚悼王早逝,其政未能惠及百姓、深入民心!“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这是不足以明证吴起非自负贪婪,然而其在楚国为国为民的改革非但证明他自信有担当更说明其谋国不谋身!非悼王早逝,试问天下谁能挡吴起横扫六国?!

    第二、一代战神——白起。战国是一个时代,何谓战国,就是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的那个时代。白起生于战国,秦国眉人。十六岁从军,从基层将领一步一步凭战功走向辉煌。秦昭王十三年,白起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的新城。次年,由左庶长迁左更,出兵攻韩、魏,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歼灭韩魏24万联军。此后,白起威震天下,攻楚三次,大破楚军,攻入郢都,烧其祖庙,共歼灭楚军35万。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从秦昭王十三年到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白起东取三晋、南破强楚为秦国攻取七十多座城池,37年间白起南定汉中、强楚,北破赵括,歼敌百万,未尝败绩,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白起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最高水平,作为统帅来说,白起绝对是一个世界级的顶尖名将!太史公曰:“鄙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白起料敌如神,未战而决胜负,悲其功高遭忌,谗于小人,白起虽死,死非其罪。

    第三、国家柱石——李牧。战国,不仅仅是中原诸侯纷乱争霸的英雄史,也是中国北地百姓饱受匈奴人肆虐的血泪史。列国的诸侯在中原战场上打的正欢,匈奴的骑手却在中国北方千里边塞上如入无人之境,庄严的战车步兵方阵在胡人骑手的马刀下化成送肉上俎的拈板……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始,正处于童年成长时代的汉家骑兵用无数的鲜血与生命灌溉着战胜游牧骑兵的胜利之种,直到公元前244年,一个叫李牧的赵国将军亲手在雁门关外摘下那灿艳如血的果实。那年春天,李牧“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大败匈奴之后,李牧又趁胜利之势收拾了在赵北部的匈奴属国,灭襜褴、破东胡,收降林胡,迫使单于向遥远的北方逃去,完全清除了赵国北方的忧患。骄横的匈奴单于第一次品尝到了汉家刀锋掠过脖颈的痛苦滋味!在这之后,连如日中天的秦军面对他的王者之师也要退避三舍。“赵悼襄王元年……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但战无不胜的神将,亦无力逃脱暗箭的打击,秦“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然而李牧确实是赵国支撑国家安危的柱石,他死后仅三个月,王翦大破赵军,杀死赵葱,俘虏了赵王迁及颜聚,攻取邯郸,灭掉了赵国。李牧绝对有理由获得后世更多的尊敬,他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他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他在一系列的作战中,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而更必须强调的是:李牧前半生的主要作战对象是民族外敌,且在与野蛮外族征战中,以最精彩辉煌的方式实现了胜利。在战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有更多的将军留下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威名,他们在歼敌数目上可能远远超过了李牧,但却没有一个人有理由比李牧更值得我们尊敬,因为他们也许成功的保卫了自己所身处的国家,但李牧巩固了赵武灵王扩张的北三郡成为华夏族的固有领土!开拓了华夏族生存空间!更捍卫了我们这个苦难的民族!李牧足以不朽!

    第四、西楚霸王——项羽。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项羽道:“彼可取而代之。”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人,幼年学武,力能举鼎,率领八千江东子弟兵崛起于秦末。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胜、吴广领导反秦起义。项羽与项梁杀会稽守通,举吴中兵反秦。救赵行至安阳,决然杀死逗留不前的统帅宋义,亲自率全军渡河,破釜沉舟,击毁秦军。随后,项羽在钜鹿一战大破秦军主力,并招降章邯,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项羽曾与刘邦约定“先入关者王之”,刘邦采用计策先项羽入关,项羽依恃手中40万大军,企图消灭刘邦,独霸天下。于是爆发了历时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5年,刘邦趁项羽在齐地苦战,彭城空虚之时,纠合五诸候军共56万人马,迅速攻占彭城,项羽得知这一消息后,临危不乱,命令其部将继续平定齐地而亲率3万精兵星夜回救。项羽在彭城之战大败汉军,刘邦仅率少数亲信侥幸逃走,他的父亲太公及妻子吕雉全部作了项羽的俘虏,汉军损失数十万人,睢水中的尸体甚至堵住了江流。彭城之战项羽在面临盟友背叛,孤立无援,自己孤军深入,后方失守,两线作战,兵力悬殊的种种危机下,大胆使用战略奇袭,用3万骑兵击溃刘邦联军56万,获得空前绝后的胜利。其战略之大胆,谋略之深远,部署之完美,兵力之悬殊,行军之迅速利落,攻击之准确老辣,战术之巧妙有效,战果之辉煌无敌,无不令人咋舌!项羽作战骁勇,只可惜其战略思想不够成熟兼之不善于用人,以至在军事、政治上屡屡失策。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80万大军会战于垓下。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人少食尽,军心大散,被汉军十面埋伏,死伤大半。项羽与从者八百余骑突围,至阴陵迷失道路,复至乌江,敌兵追到。其最后28名随从全部战死,项羽不愿独生逃命,在乌骓马投江自尽后,项羽独自徒步回身死战,以一柄戟、一柄剑砍杀汉军数百人!奈何汉军人数众多,将其团团包围,项羽见大势已去,拔剑自刎于乌江!无疑,在楚汉争霸中项羽是一大输家,但自古不以成败论英雄,西楚霸王项羽,大猛者也。猛项羽,十二遭国破,廿四起义兵,钜鹿大战,破釜沉舟,三天三夜,九战九捷,杀苏角、俘王离、焚涉间,竟以楚地十万衣衫褴褛乌合农兵破强秦卅万坚甲利盾蒙恬铁军,四海震动,诸侯叹服以至膝行拜羽无有敢仰视者!太史公曰:羽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霸王别姬,他铁汉柔情,力拔山兮气盖世,他又是何等气壮山河!“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位叱咤风云、英武盖世、宁折不弯的雄主,宁可无愧而死、不肯惭愧而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