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美术学科如何提高课堂作业质量

(2012-09-21 14:38:26)
分类: ✿【教学反思】✿

 美术学科中关于学生的作业问题,可以说已经困扰了美术老师多年。如何辅导学生创作出师生都满意的作品,课改以来很多美术教师都觉得找不到恰当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因为课堂上老师如果不示范,多数学生无从下手,不会画,教师如果示范,学生就跟着老师照猫画虎,不求变、无创新,今天无意看了龙湾区实验小学的陈老师文章中王五一老师的课堂交流评析,虽无亲临,但有幸得此文,亦有豁然之感。

 ——略谈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感悟

龙湾区实验小学   陈小琴

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和失败的标尺。因此,作业呈现的美感是美术课堂教学追求的结果。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作业质量一直是我在教学上的最大困惑。今天,有幸请来了特级教师——王五一老师指导我的课堂教学。经过王老师的细心指导和点拨,使我茅舍顿开:原来是我忽视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技法传授不到位,示范演示模糊不清。以往我记住了美术老师要在课堂上露一手,但还没有真正理解怎样露,露的目标是什么。今天,经过王老师的点拨才明白应该充分分析学生在作业中会出现什么困难,在解决困难上做直观示范,示范时必须要清楚,不能急匆匆带过,给人以美感。

2、教学环节不够紧凑,整体性不强。我的教学随意性比较强,这样容易造成教学环节不严谨,较松散,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王老师说:“课堂教学各环节应该要紧扣目标,逐步展开,落实任务。现在,我才意识到一堂好课的整体性犹如孔雀开屏,新授环节是孔雀的头——小而精致,学生感悟探究表现环节才会变为孔雀的尾——舒展而美丽。

3、学生用材单一古板,作业呈现单调。材料的多样化是提高作业质量的有效辅助,老师在课前,就应该考虑作业的材质准备,有利于美化作业,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这也是我平时没有考虑到的一个方面。

4、忽视个别指导,作业反馈不及时。在平时的教学中,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我经常会感到无所事事。王老师建议:美术课堂作业应该要分段跟踪落实。学生在作业练习时,老师及时,有目的的个别指导又是提高作业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学生存在个别差异,在接受老师的技能时,就会存在着差异性,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可能一下子将技能传授给每一位学生,所以,学生在作业练习中,老师就应该跟踪落实作业要求,及时发现优秀作业起示范作用,发现不足或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个别指导,才能把好作业质量关。

 

王五一老师的点评:

陈老师今天是抽签定课题借班上课,有难度。课的一般情况还不错。驾驭课堂、组织教学、教态语态方面都比较好。但今天我主要讲一点课的不足.

不足就是学生作业效果出不来。

我看原因之一是材质太单调,造型没落实。第一节课是画瀑布,有些同学用硬细的铅笔画,视觉图像很弱,作业选贴在黑板上展示的时候瀑布不是很有气势,“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效果不够突出。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讲了线和面,很好,但没有落实到形,学生虽然画了许多线和面,但画出来的瀑布上下一样宽,如何体现“飞流直下三千尺”?

原因之二是直观教学简单化,传授引导不到位。陈老师的示范用黑底纸贴画,简单了点,但是学生作业没有带黑色的纸呀,也出不了你这样的效果,师生材料不匹配!你如果用油画棒或学生也使用的材料来示范效果会好一些,对学生在材料上的使用也会有启发。造型表现课的作业落实很重要,表现前要先发散和拓展学生的思维,在技法上要分步引导,讲解到位。还要增加直观示范的教学环节,画的时候造型一定要大气。另外,教师示范的时候可以边示范边讲解分析造型,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学生也容易理解。

原因之三是课的重点没把握好,难点没有突破。第一节课前松后紧,第二节课前紧后松,时间段分配不科学。课的导入一定要漂亮,引起学生兴趣;从造型角度来分析,认识和画好瀑布是重点,要分步引导,直观示范,讲解到位。画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气势是难点,要分解描述“瀑布”开始、中间和最后落到底三个阶段的“形”和“气势”,分解突破难点。

原因之四是学生作业时教师个别指导没有跟上。学生存在个别差异,老师授课过程中不可能一下子将技能传授给每一位学生,学生在作业练习时,老师要及时进行个别指导,跟踪落实作业要求,及时发现优秀作业给予肯定,发现不足或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把好作业质量关。

最后,课的评价要以点带面,师生互动,作业还可以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效果可能会更好些。记录整理:章叶和(王五一老师过目后调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