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嫉妒心理障碍南丹县里湖瑶族乡仁广大学生投毒健康 |
http://heilongjiang/2013/0428/U9117P1274DT20130428075111.jpg
真是无法想象,怀疑之中,嫉妒能让一位不满14岁的少女如此心狠手辣?想到了前些天富平县某高级职业中学19岁男生在学校内被同校的三名学生无缘无故地连捅七刀,查其原因是因为“走路的样子太牛”,幸无生命危险。还有大学生投毒事件等等……都因嫉妒而起,嫉妒到底是什么魔鬼,让人如此失去理智,失去自控?
嫉妒是人类心理最基本的情绪之一,也是人的本能,是人人都体验过甚至时刻考验着我们的一种情绪状态。它包括嫉妒心理和嫉妒行为,它是一个逐渐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嫉妒是由愤怒、妒忌、暴怒、发展至毁灭的过程。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嫉妒到愤怒就应调节心理,否则必然走向消极,走向破坏性行为,对学习、生活、事业、人生都会产生毁灭影响,它既阻碍自身的积极精神、影响身心健康,又易产生偏见压制和摧残他人。正如培根所说: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毁掉人间的好东西"。有位历史学家曾断言,中国历史上自唐代后开始走下坡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嫉贤妒能的现象日趋严重。荀况也曾说过:"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意指嫉妒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它会限制人的交往范围,甚至反友为敌。
可见嫉妒是灵魂的毒药,其危害不能忽视,尤其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更应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重视。
http://www.xlzx.cn/newsite/upimg/allimg/0710/12_11101059.jpg
如何来减少和消除孩子们的嫉妒心理?
1、引导孩子正视自我。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必然在各方面有高低强弱之分,而且社会有时候还容易来夸大这个原本不是很大的差异,此时嫉妒就悄悄来临成为“心理台阶”,产生负面情绪和行为。其实人各有长处,一方面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用平等的、全面的眼光看待每个孩子;另一方面要引导孩子正视自我,发现和发展自己的长处,不是给同学使绊,而是让自己丰富。
2、提倡适度良性竞争。嫉妒本源是一种迫使自我进步的动力(竞争心态),想让自己变得比对方更优秀和更强大,但因为某些原因而无法达到这个目的,使得自己内心扭曲和病态,产生怨恨的情绪,甚至渴望通过其他方式摧毁对方那种优势的冲动。心理学家认为,太爱竞争其实也是一种心理障碍,由于太爱竞争造成嫉妒心过强,最好什么都是自己最棒,不允许同学朋友超越自己,否则就相方设法起危害之心。所以,我们在引导孩子们参与竞争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度,提倡良性竞争和适度竞争。一方面要给每个孩子搭建参与公平竞争的舞台,另一方面要引导孩子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手拉手共同进步。
3、经历挫折强大内心。嫉妒也是一个人信心不足、内心软弱的表现,心理越弱,破坏性越强,嫉妒的过程是孩子们消极情感体验的过程,它对孩子各方面的健康成长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果长期处于嫉妒这种消极不良的心理体验之中,不但情绪上便会产生压抑感,还会导致器官功能问题。所以,只有让孩子们内心坚强,才能减少和消除嫉妒心理。尤其是娇生惯养一路铺垫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给予足够爱的同时,也要让其经历挫折。为何在地震中出现了8岁男孩徒手挖出掩埋的妹妹、12岁女孩被埋后独自爬出等平时无法想象的奇迹?是因为灾难、挫折能激发孩子的潜能,逼迫孩子坚强成长。这样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会因别人超过自己而嫉妒杀人吗?估计不会,只会让自己做得更好,而且会更多地帮助他人去消除嫉妒……
祝孩子们都能全面地健康成长!
http://www.wcnp.com.cn/article/uploadfiles/201205/2012053115074885.jpg
前一篇:向五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