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让之印谱》赏析

(2009-03-25 20:26:00)
标签:

杂谈

《吴让之印谱》赏析

   

    笔者藏有一册上海有正书局出版的线装钤印本《吴让之印谱》,囿于才疏学浅,不知谱中“仲陶”为何人,去年岁末偶读泰州朱学纯先生《吴让之寓泰二三事》(原载《书法》1984年第二期)一文,受益匪浅。

吴让之,字熙载,亦作攘之,让翁,清嘉庆四年出生,时扬州府仪征人。他自幼热爱篆刻,十五岁即对汉印产生浓厚兴趣,三十岁倾力效法邓石如,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后与徐三庚、赵之谦等一起被印界尊称为“晚清六大家”。

    朱先生在文中说:“1853年太平军北伐。仪征居宁、扬之间,大江之侧,为清军负隅顽抗的据点。让翁有家难归,因而长时间定居泰州”。并说:“让翁来泰后,首寓姚正镛家。除寓姚家外,还先后客岑仲陶、陈守吾、朱筑轩、徐东园……之门,又在刘麓樵家有三年之久”。当读到文中“岑仲陶”三字时,我的眼睛为之一亮,忙取出《吴让之印谱》仔细翻阅,印谱中款款印文映入眼帘:仲陶所得石墨、仲陶、仲陶平生珍赏、仲陶鉴赏、岑仲陶氏……前后近二十款有关“仲陶”的印文或朱或白,款款篆法精到,天真烂漫。噢,原来这“仲陶”竟是跟让翁同时代的泰州人士!再看印谱中所辑边款拓片,亦近二十,因各款文字较多,故拓文大多不甚清晰,但尚有“咸丰九年岁在己未秋八月    让之吴熙载刻并记”、“仲陶名印南江赠石    让之为刻己未八月”、“仲陶小印让之刻”等依然可辨。据此可知,让翁当时虽在泰州寓居过多处,但在咸丰九年(1859年)秋八月前后,定然是客居岑家的,而那些与印谱有关的印章,也应该是让翁在那段时间刻赠予岑氏的。

    印谱中还零星辑入了一些特殊印文,如“臣之印”、“印”、“岑读”、“铜士”等,这些反映的是岑仲陶自己的字或者号呢,还是他的亲戚甚或朋友的名字?笔者在印谱中没能找到一丝答案,在朱学纯先生的文章中也没有发现相关的线索。

    春节期间逛书店,看到书架上有本上海书画出版社于1983年出版发行的新书,也叫《吴让之印谱》,印文有四百余款。值得庆幸的是,本人所藏印谱中的绝大多数印文,在这本书中都有反映,甚至朱学纯先生文中所提的姚正镛、陈守吾、魏锡曾、汪等人的名印也多入其中。从书中所辑“岑字仲陶又字铜士”、“仲陶亦字铜士”等印文可知,“岑”为“仲陶”的原名,而“仲陶”和“铜士”应该是岑的字。至于“臣之印”中的“臣”是否就是岑,这在新书中未见交待,笔者不敢妄断,看来只有让同好们去慢慢考证了。

    尽管笔者所藏的《吴让之印谱》呈现给大家的,只是让翁印存中的极小部分,但是从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对艺术人生的执着追求。翻看那一页页印文清晰、钤盖工整的金石佳作,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它是一件极为难得的艺术品和收藏品,更是一份弘扬泰州文化、繁荣泰州印学的珍贵资料。

   

作者简介:

    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飏,字让之,亦作攘之,自称让翁,号晚学居士、晚学生、方竹丈人等,扬州府仪征人,出包世臣之门,书画名家。

    吴熙载篆刻师法邓石如,稳中求奇,奇中藏巧,虽广采博汲却不囿成法,其篆书飘逸多姿,治印平正淡雅又不失古拙,与徐三庚、赵之谦等一起被印界尊为“晚清六大家”。

 

编者的话:

    晚清时期政局动荡,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一代大家吴让之,晚年恰逢太平天国运动。清咸丰三年,太平军与清军在长江沿岸拉锯厮杀,五度进出吴让之的家乡,使得他有家难回,不得不背井离乡,最终选择了偏安一时的苏中古城泰州。

    吴让之到泰州后,首先寓居奉天盖平人姚正镛处。姚氏字仲海,号渤海外使,曾官江苏知府,工诗词治金石善书画,斋名迟云山馆。此后,让翁又分别客居泰州地方名流朱宝善、陈守吾、岑镕、徐震甲及刘汉臣等处。其间,他与当地名士墨客雅集唱和,分题拈韵,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在泰州这块土地上,也留下了许多他的印迹。除了散存于世的印章,让翁还有许多文字作品以其它面目出现在泰州的大街小巷千门万户,比如徐震甲家的“馀清斋”,陈伯禾家的“黄杨书屋”,北山寺门额上的篆书“北山开化禅院”,东坝观音庵门额上的隶书“圆通精舍”,城中歌舞巷同仁堂门额上的行楷“同仁堂”三字及厅事屏门上所篆诗文,以及泰州城隍庙东墙内壁《重修泰州城隍庙正殿记》碑文等等。如今,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珍贵的印迹多已不存,但一代治印大师吴让之,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永不磨蚀的精神财富。

    一个偶然的机会,本人有幸收藏到一本民国上海有正书局出版的《吴让之印谱》,内含印文及边款计数四十,绝大多数为吴让之寓居泰州岑镕处时为其所刻。作为一个泰州人,能够幸运地收藏到反映吴让之当年流寓泰州时为泰州人治印的相关印谱,备感自豪与振奋。岑镕,江苏甘泉(县名,今江苏江都,与泰州西邻。清雍正九年分江都县置,因县西北有甘泉山而得名)人,字仲陶、中陶,亦字铜士,号仲子、印叟,斋堂为晋唐镜馆、惧盈斋、商周吉金之馆、石寿斋、晋飞霜镜馆。据考,岑氏一族著郡南阳,至唐有文本谥宪公者勋业最显,嘉州(指岑参。公元766年即大历元年岑参官至嘉州刺使,世称嘉州)为其后人,以诗著。当年岑镕在泰州时,曾以“嘉州后人”自勉,并嘱吴让之为其刻印,可惜的是,在本人收藏的此册印谱中,未见辑入该款印文。

   此次编印《吴让之印谱》,不为别的,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金石文化,倘若还能为宣传泰州历史、繁荣泰州印学作点贡献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毕竟,此册印谱承载了让翁那个时代的人文气息,见证了一代金石大师的超凡智慧和艺术风范,以及他对泰州这方热土的款款深情。

    “圆朱入印始赵宋,怀宁布衣人所师。一灯不灭传薪火,赖有扬州吴让之。”

   

                   甲午初夏于泰州海陵城南滨江花园  李志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