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就业寒冬 “考研”真能避祸?

(2009-03-31 16:19:30)
标签:

在职研究生

考研

就业

教育

分类: 关于申硕

  来源:人民网

    在经历了连续三年考研人数下降之后,今年“考研”热有明显回暖。一边是考生报考热情升温,一边是国家扩招政策引导。如何看待这种“逆市上升”,解读政府的“良苦用心”?前日,在海天考研举办的“大学生人生定位与毕业选择主题论坛暨海天考研高分学员颁奖典礼”上,来自政府就业指导部门、考研辅导机构以及人生定位、职业规划领域的领导和专家学者探讨了今年的考研与就业的形势。

  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大学生就业部处长孟向红称,大学生就业难自扩招以来就客观存在,只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的形势更加严峻。99年扩招开始,本科教育逐渐褪掉了精英教育的光环,大学生数量成倍增长,这也直接刺激了考研人数的增加。05年之前,排除经济困难的,很多大学生都会尝试考研,一方面使自己更具竞争力,另一方面延缓接触社会的时间。而05年之后社会上关于研究生就业的负面信息越来越多,如“某某名牌大学博士找不到工作”、“硕士生薪水与本科生无明显差别”等等,不少大学毕业生对考研的信心发生了动摇,以致连续三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都呈现出了下降的态势。

  2009年,大学应届毕业生达到610万之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此时,再次出现大学生扎堆考研,国家政策遥相呼应的局面。社会对此非议颇多,普遍认为是大学生躲避现实,国家不堪压力延缓就业的“缓兵之计”。而与会的专家则表示,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国家,在对待考研的问题上,相较于以往都理性了不少。

  李兴彪指出,我国的硕士研究生包括普通硕士生和专业硕士生两类,其中,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而专业硕士是具有职业背景的硕士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早先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的《关于编制200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指出,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比上年要增长5%,此次,又再扩招5万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其目的不可否认有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需求,但也希望能藉此机会,激活硕士研究生结构调整的阀门,进而发出结构调整的明确信号。使得硕士研究生培养更加密切的满足社会的需求,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转变。这种转变具有战略性意义,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缓解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更好地适应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需要。

  中国劳动就业服务研究会主任姚裕群认为,经济周期和教育周期错开可能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当前经济不景气,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小,毕业生增大教育周期延缓就业以躲避经济周期不啻是一个理性的选择。毕业出路的选择相当于人力资源的一种投资,是不能简单地将考研人数的上升解释为考生的不理性情绪所致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