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知壬为雨水时,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雨水”原本指冰雪溶化成水,冬季过去,春天来临的季节,天气转暖,万物复苏之季。“雨水”时节,正是春雨绵绵的季候,但这些年,北方的暖冬效应,此时下雨很少,而我国南方地区雨日与雨量均有明显增加,“雨水”时节应该是名副其实了。但还是可以说“雨水”时节是万物欣欣向荣,草木萌生的时候。
一、“雨水”的特点
“雨水”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今年“雨水”是阳历2月19日。“雨水”节气的特点是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湿度逐渐升高,加上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所以早晚仍然较冷。“雨水”节气因为雨水增多,空气湿润,天气暖和但又不燥热,更加适合万物的生长。这个季节既然是冷空气活动频繁之季,不能不提人们常说的“春捂”。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着方面的养生原则。因为季节不同更换穿着对养生有重要影响。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人们逐渐去棉穿单,但北方阴寒未尽,冷空气活动频繁,气候变化大,虽然雨水之季不象寒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的疏松,对风寒之邪抵抗能力就会有所减弱,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根据此季节特点做好“春捂”就有一定道理了。
二、“雨水”的养生
“雨水”节气的特点是天气渐暖,雨水增多,空气湿润但又不燥热,正适养生的好时机,当然“调养脾胃”首当其冲。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全,则人体营养利用充分,反之则营养缺乏,体质下降。所以古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提出“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又根据“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易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强调此季调养脾气的重要性。
调养脾胃的具体方法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饮食调节,药物调养和起居劳逸调摄。饮食调节是根据春季气候转暖,然而早晚较冷风邪渐增,常会见到口舌干燥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吃水果,补充人体水分。少食油腻之品。如多食大枣、山药、莲子、韭菜、菠菜等等。北方人士食疗多以粥为好,可做莲子粥,山药粥、红枣粥等均可。此季节应少食羊肉狗肉等。药物调养要考虑脾胃功能特点,用生发阳气之法调补脾胃。可选用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等。此季节精神上注意静心寡欲,不妄劳作,以养元气。总之,只要做到起居有常,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就能安度雨水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