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流感: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以常形成世界性流行为其特征。此症传播力极强,在小儿中传播亦很快,且易引起肺部感染。流感最大的特点为突然发生与迅速传播。传染途径是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内所含的大量病毒,可借飞沫传染他人,患者最初2-3日内传染性最强。流感临床表现常突然发病,出现头痛、发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两眼胀痛,四肢疼痛,疲乏,有时眼结膜充血,鼻塞、流涕,咽喉干痛,小儿常有腹痛、腹胀、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有时发生惊撅,也有一部分人不显示任何症状,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大都减少或正常,中性粒细胞减少显著,淋巴细胞相对升高。
二、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普通感冒起病较缓,发热不超过39℃,上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咽痛、胸闷等比较明显,而全身中毒症状如头痛、全身酸痛、畏寒、发热等轻轻,且传播也慢。流感则起病急,体温常超过39℃,全身中毒症状较重,而上呼吸道症状较轻,传染性,往往会在短时期内使许多人患病。流感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很大,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它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快的特点,发病率高,容易引起肺炎、中耳炎、鼻炎等并发症。对于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来讲,流感可引起细菌性肺炎,是导致大量流感老年患者死亡的原因。孕妇是流感的特殊易感人群,在怀孕期间感染流感病毒后,因高热可能会给胎儿的神经系统的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还有自然流产的危险。儿童患上流感后,高热很容易引起小儿嗜睡或惊厥。
自1580年有记载以来,世界范围的流感流行或大流行已超过30次。其中最大规模的流感大流行发生于1918年至1919年,即著名的“西班牙流感”。2100万人死亡,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列全球所有传染病死亡的第一位。最近的流感大流行分别发生在1957年、1968年和1977年,都是从中国开始,然后传播到前苏联、西欧和美洲大陆。医学界公认:流感的危害不亚于艾滋病和战争。
流感除造成大量人口发病及死亡外,还会给一个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社会负担。据最新统计,
仅美国每年因流感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10亿--1670亿美元。
我国是流感的多发区,流感的流行或局部暴发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生,每年有1亿多人遭受流感的困扰,因流感到医院就医者超过50万人,尤其是在北方地区,造成的社会和经济负担难以统计。1957年-1958年,我国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流感。这次流感起源于贵州省,在半年内即传遍了全世界。当时我国受害最大的地区患病率达到50%以上,给社会造成了惨重的经济损失,仅北京市劳动日损失就相当于1000人的工厂停工19个月。为此,国家、单位和个人付出了巨额的医疗费用,造成了工作学习的严重损失。因此可以说流感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流感的预防刻不容缓。
三、中医对流感的认识:
中医认为感冒俗称“伤风”,是常见的外感疾病,常因私事气候骤变,冷热失常,外邪乘虚侵袭,酿成感冒。中医临床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中医对于治疗流感最好的办法是服用汤药;因为其针对性强,很少有副作用,从临床看退烧、止咳、利咽等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当然,我们对付流感的最好办法是加强预防。中医中药预防流感:菊花30克,水煎服,每日2-3次,连服一周。治疗流感应注意的问题:
平时生活中,患感冒后,首先应区别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及其它病源感染,选择有针对性药物治疗。许多人有一误区,只要发烧、咳嗽就吃抗生素,其实在病毒感染初期抗生素不起作用,如病后期防止细菌感染,可选用一般抗生素即可,而不必用高级抗生素,这样既达到了治病的目的,又防止了抗生素的滥用及浪费。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四、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二)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五)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六)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七)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八)锻炼身体,多晒太阳,在户外适当活动,提高抗病能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