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佳茗似佳人
(2009-03-20 12:51:46)
标签:
茶道自然风格水茶具文化 |
分类: 入世俗事 |
因为机缘巧合,第一次品茶就在凡尘俗世的烦闷中体味到了难得的舒坦和安宁,从此爱上了茶,一发不可收拾。喜绿茶的青涩香醇,如临山岳,见情窦初开者快乐劳作其间;喜黄茶的清新淡雅,如至世外桃源,处幽静而满怀欣喜;喜红茶的醇和甘浓,饮之如与天命之年者对坐;又喜乌龙的香韵高长,如至花丛,品不尽的芬芳;还有黑茶的醇厚质朴,如见一位七十而健朗欢喜的老农;还有炒得很热的普洱,喜其生之清冽,喜其熟之陈韵。只有白茶,没有品过,不知其味。
人之与茶,茶之味自然因人而异。鲁迅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苏轼则有“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的经典之咏;更有卢仝的七碗之吟: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说不尽的意韵。
附庸风雅,说说“水为茶之母,壶是茶之父”的俗语。
水之于茶,犹如水之于鱼。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说: “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陆羽《茶经》云:“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然世易时移,古为今用却不一定适宜。宜茶之水, “清、活、轻、甘、冽”,山水固然好,井水已是难得,然我等市井之人不易得之,不必拘泥,一壶纯净水泡茶,也心平气和、心满意足。
具之与茶,以与茶相得益彰,能促进茶性发挥为上。玻璃茶具透明度高,便于赏茶;紫砂茶具不夺茶之真香,“泡茶不走味,贮存不变色,盛夏不易馊”;瓷器茶具色彩缤纷,造型多变,沏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最为普及。茶具之价格相差甚远,选自己喜欢又价格适中的茶具就好,不需与人去比较。
中国人向来崇尚自然,朴实谦和,不重形式。因人因茶因地制宜,以自然质朴之心或喝或饮或品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