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人生何所求

(2009-03-16 11:32:55)
标签:

读书

人性

快乐

分类: 入世俗事

自小读书,囫囵吞枣,至今三十年有余。虽未于书中找到真的“黄金屋”、“颜如玉”,然工作畅顺,生活小康,家庭和美,乐而知感恩,三日不读书,便觉了无生趣。

对于书的记忆,第一本要算《西游记》了。小学时偶于家中书柜翻出一本散了页的厚书,没有封面,字体甚小,页码也不齐,拿起来便读,直读到“白天不懂夜的黑”,直读到“三月不知肉味”。一边读,一边幻想自己有比老孙还厉害的本领,一边叹息出生太晚,若生在唐代,就可与唐僧师徒同去西天取经。

第二本要算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新华书店里躺着一套短小精悍的“五角丛书”,薄薄的,只有课本的3/4大,五角钱一本。和好朋友逛书店,因为口袋里刚好有五角钱,就买了,就当精品读了,直读到书角上卷,书页上满是钢笔、铅笔划出的记号。年长后,发现自己待人处世之法受此书影响颇深,忍不住庆幸这茫茫书海中的偶遇,更庆幸相遇在人格养成之时。

第三本书是《查拉斯图拉如是说》,这是一本当年并没看懂而且不知所云的书,因为是喜欢的一个男生借的,硬着头皮,算是读过,知道该书的作者尼采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这是一本了不起的书。这是少年时期与西方哲学思想的第一次碰撞。

大学时,除了专业学习,乱七八糟的书读过不少,常常深夜秉烛,金庸的武打、琼瑶的言情、三毛的游记、席慕容的散文、徐志摩的诗,什么流行读什么,是为“强说愁”的年代。后来参加工作,学以为用,需要什么读什么,书为工具,我为工作的奴隶。

三十有五乃问人生的意义,初识读书的妙趣,原来字里行间另有真义。读一本好书,如与智者对话,其情可追,其思可牵,其声可闻,三日不绝;又如喝鲜肉汤,香飘四壁,满口生津,美味无比,幸福感油然而生。  近所读之书,多为随缘偶得,也不乏友人推荐,偏向历史与哲学,堆满了书柜床头。然人到中年,公事繁忙,家务缠身,精力有限,虽时有为一本好书而彻夜不眠的冲动,却为了扮演好不同的角色而妥协。有一整块时间读书,是为奢侈。05年国庆,我曾享受过一回这种奢侈。为了读傅佩容的《哲学与人生》。安排全家老小外出旅游,我自留守,备足面包、蛋糕、方便面,便一心一意读书。坐着读,走着读,趴着读,躺着看,一边思索一边联想,渴了喝点水,饿了吃点东西,困了眯一下眼睛,醒来不分昼夜,继续读。那几日心中被喜悦充盈,如至天堂,再不知有人间。快哉!妙哉!自由哉!人生若此,夫复何求!

蒙牛老总牛根生我是敬佩的,对他的另类做法也能领会,他说过一句话,“只有参透人生的终极问题,才能拥有生动的人生”,我却不懂。人生的终极问题可以参透吗?没有参透这个问题,人生就不生动么?人生的终极问题怎样才能参得透?世间又有几人能参透?那么人生就只是一场苦旅么?从生物学的视角,人之于长寿的地球,任何个人都只是桥梁,一座通往未来人类的桥梁,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要完成一个共同的使命,那就是当地球寿命终结,人类要继续生存。为了完成这个使命,人类需要继续进化,所以人类还必须继续工作和生活,因为工作和生活是刺激人类进步的动力;所以我们还要寻觅,还要思索,因为思想造就人类,因为思想可以让人真诚地面对生命;所以我还要读书,读更多的经典,向先哲大儒学习,与历代智者交流,站在大师们的肩上仰望天宇,俯视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