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人画画自有一套,在继承中国画优良传统的绘事技巧上,擅用“没骨法”,不
“勾勒”,撞水撞粉求其真,使作品有“水晕墨章”、“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这是岭南画派的一大特色。吴可夫先生便如此。
吴可夫,1963年生于广东揭西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现居深圳市。为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画家协会会员;北京美阿国际艺术中心签约书画家,盛世轩书画艺术研究院高级书画师;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终身书画家,二级书画鉴赏家。
与许多岭南人学画一样,路子虽不尽相同,但遵师训、效前贤且又能殊途同归齐聚在岭南画派旗下。他吴可夫就是这样一位边打工边习画而成名的60后书画家。1988年吴生与当时村里许多心踹梦想的年轻人一起来深圳打工,去过针织厂、干过装修工、开过士多店(杂货铺)。华强北的后来发展,成就了他士多店的红火,也开拓了他视野。
http://s16/bmiddle/001JXkr3gy6SnTpvknl6f&690
http://s4/bmiddle/001JXkr3gy6SnURQdV173&690 上图:吴可夫惠我墨宝 《国色香气动京城》
那时深圳,领航全国改革开放,吸引着各地能人志士,包括书画界不少精英。书画,这一文人雅玩的嗜好,在当时深圳乃至全国都遇上了空前发展与传承良机;这样的大场景,应运而生了书画函大。
吴可夫是个有心人,他看中了这读书画画的事。士多店闲暇时,他将经营交店二打点,因地制宜练起书画,不知就里的人看他自学自画,以为他是在寻找生活的动力和乐趣。殊不知,此时他满脑子想的是如何上函大,能接受正规书画教育;为此,他经常起早睡晚。可想而知,作为一个打工者要置换身份,挤入科班来弥补求艺路上的先天不足是何等不易。
后经同乡指点,吴生拜在乡贤、国画家杨之光教授门下,感悟岭南画风。时任广州美院副院长的杨之光早年拜画法师李健习书法篆刻,是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的入室弟子,50年代初曾受业于中央美院徐悲鸿大师。杨之光画画,尤擅人物,其画既有传统线描功力,又辅以西洋画法中的表现手段,善捕获瞬间的动感,画出有较高艺术概括力的水墨画;是继关山月之后岭南画派的重要领军之一。有这样的恩师教诲辅导,吴可夫立志效法画坛前贤,锲而不舍、博览众家之长,遂取号:悲千石人,锲博览斋主。
虽起步晚,但一发不可收的专心,使他抓住了机遇。勤学苦练的他考上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深圳分校,较系统接受了中国画绘事理论与技能。在读期间,他悉心研画,相继受姚治华、高冠华、欧阳中石等名家教授指点,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被机会垂青,成大器苦尽甘来。
http://s16/bmiddle/001JXkr3gy6SnUYpiVhdf&690
上图:吴可夫和老师杨之光教授合影
1989
年他的作品参加“崂山杯
”书画大赛获荣誉奖;后又有作品获“米公杯”国际书画篆刻大赛优秀奖,这对在艺术路上奔跑的吴可夫来说,是个不小的鞭策和推动。他平常重视写生,感触新鲜,由于立意不凡,因此作品显得格调高雅。在继承“岭南画派”的笔墨技法上,能运用深厚的中国画传统特色和吸收外来的养料,使色彩鲜艳明亮、水分淋漓、画面晕染柔和、格局匀净,使作品饱含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和时代风貌特色。
1993年其作品《山鬼图》入编《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大辞典》,获“世界铜奖艺术家称号”;2004年其作品《美人赏香图》载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并获金奖;2005年他创作的《罗汉伏虎图》获金奖并入编《国当代书画家代表作典库》。2006年,“品味中国”文化艺术代表团赴巴黎参加书画艺术大展,他的作品《宝琴图》展后被收藏,还因此获
“中法文化艺术交流特使”称号。他曾参加财富大厦文协会的国画展览,与徐悲鸿、荣宝斋等名家名画同台展出,作品《岭南荔枝熟》被现场拍卖。2008年4月吴生应邀出国赴迪拜参加联合展出并获得成功,在当地引起轰动。
http://s14/bmiddle/001JXkr3gy6SnVbWxqd5d&690
上图:吴可夫上了《艺术人物》杂志的封面
活跃深圳画坛这么多年,也曾有过这样那样的斐然荣誉;但是吴生仍坚守着迁到宝安三围航空路上的小店,来维持他的生活开支。空闲时,他还是执笔画画且当下已有了比较成熟的个人风格。他谦逊地说:岭南画派是中国画坛上的一朵奇葩,自己只能算是这朵奇葩下边的一枝树桠上抽出来的新秀嫩嫩芽。
这次,吴生百忙中惠我墨宝,不难看出:其作品主张“以意主”,强调“表现”,不拘泥于物体表象的形似,以抒发作者的情趣;讲究“以形写神”,追求“气韵生动”。且在笔墨中融入海外技法,水墨中掺入水彩、水粉画的粉质颜料,在不吸水的矾纸上作画,使画面色彩鲜艳亮丽,借此表现岭南阳光充足的亚热带自然风光,保持传统国画的笔墨特色。体现出革新写实、创新兼容的艺术精神,可谓:气氛酣畅热烈、笔墨劲爽豪纵。
http://s5/bmiddle/001JXkr3gy6SnYiDosA74&690
上图:吴可夫新作,以“没骨法”画《寻香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