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让孩子的世界更美丽
——《教给学生观察》
观察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感知能力。简单地说,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就是观察力,是指人们通过眼、耳、鼻、舌、身来感知观察事物的能力。
观察力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感知能力,是人类认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水平、程度,与这种能力的强弱有很大的关系。
由此可见,观察是发现的源头和起点。观察不仅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道工序,是一切知识和发现的起点,是一切创造和发明的基础,而且是检验知识和真理的重要途径。
人们常常形容那些观察力强的人“心明眼亮”,这里的“眼亮”,并不是指一个人的视力好,而是指他观察细致准确、思维判断敏捷。从这一方面来看,观察力是一种感觉与思维高度协调的能力,也是一种智力。
孩子初期的观察训练是智力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卡尔·威特是19世纪的德国的著名“神童”,然而,人们却想不到,这个神童并非天生就是天才,实际上,他的天赋并不高,出生后还被确认为有些痴呆。他也不是出生在一个条件优越的贵族家庭,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牧师,家境一般。但他之所以能够成为神童,完全得力于他父亲对他的创造性的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他的父亲很注重对孩子的观察力的培养,并指出,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也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前提和智力发展的源泉。可以说,儿童的观察能力越强,对事物认识的越清楚、越深刻,知识与发展也就越迅速,他们就越来越聪明。卡尔·威特的父亲说,家长要努力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聪明不聪明”来概括一个人的智力,而“聪明”顾名思义是耳聪目明之意,由此看来,聪明首先应当包括以感知为基础的观察力。卡尔·威特的父亲形象的比喻是这样说道:没有观察,智力发展就好像树木生长没有了土壤、江河湖海没有了水的源头一样,失去了根本。
因此,要想孩子有一个智慧的头脑,就应该勇敢的拓展视野,敢于观察,善于观察,为他们的智力发展开启一扇明亮的窗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