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营:举重运动员几乎不做卧推、引体向上等单纯针对上肢的力量练习
标签:
杂谈 |
首先,我们已经被重复过的木桶原理:整体所能达到的高度取决于组成该整体的各部分中最差的一个部分。对于举重运动员来说,其在抓举和挺举上所能达到的水平取决于全身每一块肌肉群的力量发展水平,其中腰背肌肉主要负责从地面提起杠铃;腿部肌肉主要负责蹬地发力及下蹲接铃后起立;上肢和肩带周围的肌肉主要负责握持、提拉和直臂支撑杠铃。三个环节中的任意一环存在缺陷,均会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更有甚者,存在缺陷的薄弱环节很可能在举重这种冲击人体极限的运动项目中突然崩溃,从而导致严重的运动伤害。自从推举动作从举重比赛中消失以后,举重运动员肘关节受伤的比例猛然增高,就是因为很多运动员在取消推举以后忽视了对上肢力量的训练,导致在完成抓举和挺举的直臂支撑时出现动作变形而引起的。
其次,同样由于木桶原理的要求,上肢力量练习在少年和女运动员的训练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对于少年运动员来说,全面发展,预防运动伤害是第一要务,至于对运动成绩的追求,则应被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上。而要做到全面发展,就不能忽视针对上肢的力量训练。少年运动员身体任何部位的力量都还没有达到人类的极限水平,忽略对上肢的训练,放任其停留在较低水平无疑是极不合适的。至于女运动员,则更有必要进行专门针对上肢的力量训练,因女子与男子相比,其在下肢力量上的劣势较小,而在上肢力量上的劣势较大。(有资料显示,在体重、年龄和训练水平相同的前提下,女性的下肢力量约为男性的80%;躯干力量约为男性的70%;而上肢力量仅为男性的50~60%)为此,就更有必要进行专门的上肢力量训练,否则将引起更加严重的运动伤害,并制约运动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最后,即使对于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成年男子举重运动员来说,卧推、引体向上等单纯针对上肢的力量练习也绝非可有可无。这些单纯针对上肢的力量训练由于消耗肌肉能量和神经能量较少,(相对地,通常的举重训练对神经能量的消耗较大,而对肌肉能量的消耗则主要集中在腿部和腰背)因而可以被用来作为训练的一种调剂,保证全身力量的协调发展。---训练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