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秦剧团秦腔名旦——苏凤丽
标签:
甘肃省秦剧团秦腔名旦苏凤丽杂谈 |
分类: 秦腔秦韵 |
曹斌锋
俗话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2010年9月6日,随着第五届秦腔艺术节的圆满落幕,各项大奖尘埃落定,甘肃秦腔《锁麟囊》赚了口碑又捧奖杯,喜获最高奖“优秀剧目奖”,剧中主要演员“薛湘灵”的扮演者苏凤丽技压群芳,坐上了优秀表演奖的头把交椅,该剧还同时获得优秀音乐奖、舞台美术奖,剧中“赵守贞”的扮演者王志平获表演奖,甘肃省秦剧团获奖数量之多居参演院团之首。
《锁麟囊》堪称京剧大师程砚秋的艺术集大成之作。擅长演绎悲剧的程砚秋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悲旦大师”去演喜剧《锁麟囊》,结果一炮打响,成为程派艺术的巅峰之作。在排演《锁麟囊》之前,程派已逐渐被戏迷认同,程砚秋完全可以继续演出最擅长的悲剧。但程砚秋深知流派贵在“流”,因而敢于突破自己,这才有了如今脍炙人口的《锁麟囊》。《锁麟囊》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人物形象在戏剧矛盾中凸现,文词精致而不雕琢,晓畅而不直白,听后余味无穷。此剧乃翁偶虹应程砚秋所约而作,费四月写成,细磨剧本和唱词,才有这立意深刻、结构严谨、人物形象鲜明、宜于舞台演出的《锁麟囊》。程砚秋拿到剧本后,也并非仓促上阵,而用了一半年时间琢磨唱腔,因此,《锁麟囊》成为京剧的经典之作。
正因为京剧《锁麟囊》是戏剧大家翁偶虹为京剧程派创始人程砚秋“量身定做”的,该剧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被奉为京剧的典范,70年来久演不衰。甘肃省秦剧团将这出历来就没有人敢动的京剧移植为秦腔,被有关专家称之为“在太岁头上动土”。秦腔泰斗李正敏先生(敏派)传人、秦腔表演艺术家肖玉玲女士亲传弟子,两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表演一等奖”、甘肃戏剧“红梅大奖”获得者苏凤丽领衔主演。唱、念、作俱佳,身段和水袖颇见功力,收放自如的表演和唱腔将女主人公薛湘灵沉浮变幻的人生境遇演绎得淋漓尽致。精湛的表演无可挑剔,肖派的细腻委婉与程派的深沉绵长浑然天成,唱腔淡雅清新,表演细腻传神、楚楚动人。尤其是在重头戏“春秋亭”、“发大水”中,大秦腔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的唱腔,不仅使浓郁的地域特色呼之欲出,同时也将主人公命运的大起大落发挥到极致。
其实,当京剧《锁麟囊》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苏凤丽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1940年4月,上海,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在上海黄金大戏院首演《锁麟囊》,连演25场观众仍欲罢不能。程砚秋与编剧大家翁偶虹的此次合作成为梨园界的一段佳话。虽然此后由于时局的变迁,《锁麟囊》经历了悲喜沉浮,但最终这出程派艺术的扛鼎之作还是留在了舞台上,在急管繁弦中演绎着一段动人的传奇人生。之后的李世济,张火丁……到出现秦腔版的“薛湘灵”时,有了“唯一”这样一个定语。“以往我省秦腔界有移植的东西,但是移植程派的(东西),这是唯一一次。”苏凤丽版的薛湘灵成就了这个“唯一”,这也是苏凤丽二十多年秦腔演出中的第一个移植作品。
该剧讲述了一个传统而平实的故事:登州富家之女薛湘灵出嫁之时,其母按当地习俗给她“锁麟囊”,取“早生贵子”之意,内藏珠宝。薛湘灵出嫁当日,中途遇雨,在“春秋亭”暂避,恰遇同日出嫁的贫家女子赵守贞。赵感叹家境贫寒、世态炎凉,在破旧的花轿中悲恸,湘灵闻知,慨然以“锁麟囊”相赠。6年后,登州遭遇水灾,薛家逃难,湘灵与家人失散,流落莱州,遇旧仆薛良,携至当地绅士家所设粥棚,适逢绅士为儿子麟儿雇保姆,湘灵应聘入府。麟儿玩耍中抛球入一小楼,促湘灵去取,湘灵登楼,见昔日之“锁麟囊”供奉桌上,不觉感涕。赵守贞见状盘诘,方知湘灵为当年赠囊之人,敬为上宾,结为金兰,助湘灵一家团圆。据甘肃省秦剧团团长王建平介绍,这部戏是专为在陕甘宁青都非常有影响的秦腔名角苏凤丽“量身定做”的,为下一步苏凤丽申报“梅花奖”做准备。苏凤丽的秦腔肖派唱腔委婉动听,与京剧程派的唱腔极为相似,为改编这部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苏凤丽是一位实力派演员,主攻正小旦,擅长唱腔表演大家闺秀,表演风格大气流畅,追求内秀。在艺术上不张扬,实实在在,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对自己的艺术要求非常严格。在唱腔上比较讲究,做工细腻。1997年折子戏《探窑》中饰演王宝钏,获全省青年演员大奖赛表演一等奖,同时被省秦剧团看中,1999年被调到甘肃省秦剧团。调入甘肃省秦剧团工作至今。曾主演大型秦腔现代戏《大河情》本戏《四进士》、现代戏《山魂》、《梨花飘雪》、《铡美案》、《梨花情》等。 代表剧目有:《玉堂春》、《探窑》、《四贤册》等。1999年现代戏《山魂》中饰演王召娣,获全省新创剧目暨国庆五十周年献礼调演表演一等奖。 2000年大型历史剧《飞将军李广》中饰演李姬,获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表演一等奖。折子戏《探窑》中饰演王宝钏,获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表演一等奖。2001年折子戏《四贤册》中饰演赵月娥,获全省首届红梅大奖赛″红梅大奖″。获全省文化艺术人才“银飞天奖”。 2002年折子戏《四贤册》获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表演一等奖。2003年获全国首届戏剧红梅大奖赛金奖。
还是个小丫头的时候,苏凤丽在平凉老家看到了一场影响她一生的一部电影——秦腔《火焰驹》。长于偏僻之壤的苏凤丽从这部戏剧电影里找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从此在她的脑海里第一次有了“戏”,喜欢上“戏”就是最自然而然的事了。考入戏校到成为平凉秦剧团的台柱子再到被选进省秦剧团,几十年来,名气已经不小的苏凤丽演过不少戏,传统的,现代的,这其中传统戏《玉堂春》就是她的招牌戏。现在,在甘肃秦腔界提到《玉堂春》,戏迷们都知道那就是苏凤丽的(戏)。不过,苏凤丽觉得现今的这部《锁麟囊》才是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作为一个女人,快到40岁的时候,终于有了一部自己的戏啊!”秦腔名旦苏凤丽如是说。
也有人说苏凤丽和齐爱云很像,都是功底好,人单纯,在压迫中依然刻苦的人。对此,我无从考证,我只能在心底里祝福我的这位平凉乡党在秦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