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腔戏迷好友美女——秦之女刘佳印象

(2009-09-21 18:32:38)
标签:

原创

秦腔

戏迷朋友

美女

秦之女

刘佳

印象

情感

分类: 秦腔秦韵

秦腔戏迷好友美女——秦之女刘佳印象

已推荐到草根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秦腔戏迷好友美女——秦之女刘佳印象

大秦之腔UC房间优秀管理——【秦☆腔】秦之女

文/曹斌锋

秦腔戏迷好友美女——秦之女刘佳印象

我自小爱秦腔,与秦腔可以说有不解之缘。在网上初次玩UC我就毫不犹豫地去了“陕西秦腔”、“秦腔戏曲”和“大秦之腔”等聊天大厅,在这里我坚持每晚欣赏秦腔爱好者的演唱,虽然他们中间许多人在演唱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秦腔戏曲的热爱。

很幸运,我也认识了不少经常来这些聊天大厅唱秦腔的高手。这里边对我影响印象的莫过于容貌靓丽青春、唱腔地道婉转、主持大方高雅的秦腔美女刘佳了。其实我当初还不知道她的真名叫什么,只知道她有一连串好听的网名:秦之女、燕清舞、玉儿、刘佳、秦梦幽漪等。她说过,“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得失从缘,心无增减!”也说过,“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的话,个性独特,让人难忘!她的一篇关于秦腔的美文《缘起缘落话秦缘》感情真挚、见解独特、词采华丽,令我折服,击节赞赏!

我只和她在QQ上有过简短的交流,其实不算真正了解她。看了她的博客资料后我才知道她是个白领丽人,我也知道她老家是甘肃天水,现在金城兰州一家航空公司有一份令人艳羡的工作。她多才多艺,业余爱好秦腔,但是唱的很专业,和许多西北秦腔界的名演员也有交往,并常和他们合影留念。

今天,我才知道好友最近感冒了,嗓子发炎,暂时不能演唱。我也由于工作忙的原因,好久没上UC玩去了,因而错过了许多次欣赏好友精彩演唱的机会。在此,我只有在心里默默祝愿好友早日康复,当然,我以后定要抽时挤空去一睹好友演唱的风采! 

下面,让我们共同赏读这位秦腔美女的经典美文缘起缘落话秦缘吧! 

 

 

 

 

 

秦腔戏迷好友美女——秦之女刘佳印象

缘起缘落话秦缘

文/刘佳

乱弹里关于秦缘、秦腔缘的贴子不少,讲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与秦腔结缘因秦腔而结缘的故事,看了这些故事感佩之余不由得想再谈谈“缘”这个话题。我总觉得缘由情生,不论友情亲情还是恋情爱情种种情谊,无情不成其为缘,有缘必因为有情。

我们每天要面对多少人?上班下班,同事上司客户是必见的。走在大街上摩肩擦踵来来往往的行人,坐在公共汽车、地铁里面对面愣愣呆望的乘客,芸芸人海似有缘实无缘。在网络上素昧平生从未一见的人仅仅通过文字便可以结下一世之缘。天天见面不一定生缘,未谋一面却可以成缘。“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古人对“缘”字的洞察和体味,实实令人折服。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秦腔之所以让人痴迷,多半是因为我们寄寓了她一段美好的回忆、一份真挚的感情。弦板响起,眯起眼睛,似乎就能够望得见故乡的山川溪流,耳边也仿佛可以听得到邻里叔婶的朗朗笑语”。我坚信,每一位与秦腔结缘的朋友无不因境而遇因情而生。我的秦腔缘自然也与“情”字密不可分。

小时侯我对秦腔并不怎么“感冒”,甚至有些抵触,毕竟秦腔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太古老了,以当时的心态,对于爱美的80年代后的小姑娘来说它更是古老地等同于落后等同于土气。爷爷每次带我们去镇里逛庙会都要看秦腔,我和妹妹弟弟们都是老大的不愿意,尤其是妹妹哭着闹着说死说活都不愿意,为了不令疼爱我的爷爷失望,每次我都会自告奋勇硬着头皮陪爷爷看戏。上了中学,兜里有一点零花钱了,每到周末回家,都会在镇里买一盘秦腔碟,拿回家里陪爷爷看。开始的时候,我也同大多数孩子一样看不进去,看的久了,尤其是随着剧情的深入,再加上爷爷耐心讲解,我竟然看得津津有味了。爷爷看我也能看懂了,那个高兴劲呀真是无以言表。随着爷爷的去逝,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工作的繁忙,与爷爷的亲情在脑海里自然而然的开始淡忘,与秦腔的这段缘也几乎划上了句号。

人总是那么自私,而亲情永远是那么无私。在我们生命成长的历程中,很少顾及到父母长辈存在的意义,在我们顺风顺水春风得意的时候,有几个人会念想故去的亲人。然而在我们工作、生活遇到了挫折失意惘然的时候,在我们感到前途黯淡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亲情就会自然而然的随风而至抚慰你,指引你走出困境。

 正是在一个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的夜晚,我的手指无意间在百度搜索框敲入了两个文字,当时心乱如麻的我脑子一片空白,等回过神的时候定睛细看,才发现竟然是久违了的秦腔两字。亦或是爷爷的在天之灵给我的指引,亦或是早已淡忘的秦腔二字勾起对爷爷的回忆,不管怎么说我就这么来到了俱乐部了,并再一次与秦腔结下了深深的缘,同时因秦腔又结下了更多的不解之缘。

缘就如同影子,神龙不见首尾。你越是期盼它的出现,它越是躲的远远的,你决计不再有任何奢望,它却不经意间出现在你的身边。诚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灯火阑珊处”也好,“全不费工夫”也罢,其实都有一只无形的手将她拉到你的身边,这只无形的手就是“情”。

 来到俱乐部的很多是身居大西北之外的游子,这其中不乏以往对秦腔并无多少印像甚至曾经对秦腔抱有反感的人。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投身于俱乐部并成为乐此不疲的秦腔迷呢?是“情”。这种“情”可以说是乡音乡情,或者说是故土之情,但归根结底是亲情。这份亲情根植于故乡的一草一木之中,闪烁在父母祖辈一颦一笑的回忆之中,包裹在姨表姑舅邻里叔嫂的称谓之中,传递于乡音燎绕的文化氛围之中。

俱乐部为什么聚缘?因为它浓缩亲情。“普通话秦腔”为什么失缘?因为它淡化亲情。自以为献媚于流行便可以流行,殊不知拒绝亲情无异于自毁长城。失情者失缘,失缘者失人心,失人心者失天下。

与“缘”最紧密的另外一个字是“份”,缘份、缘份,我们平时经常将两个字连读,用来替代缘或份,我倒是觉得缘和份完全不同,不能互相替代。有缘不一定有份。“怨气腾腾三千丈”《鬼怨》中的李慧娘和裴郎,“怀抱着灵牌珠泪滚满腔冤苦诉亡魂”的宝哥哥和林妹妹,十八里相送依依不舍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有《白蛇传》中的白娘子与许仙均是有情有缘终无份。“西湖山水还依旧,憔粹难对满眼秋”道尽了世间悲欢离合有情人难聚首的概叹,现实中我们不是经常会遭遇这种欲罢不能欲诉还休的情缘吗?“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诚斯如也。

人常说“缘定于份”,我倒是觉得“缘终于份”可能更恰当一些。缘好比是红娘、月老,将“情” 牵入“份”的怀抱便消失无影,只留下茶余饭后对“缘”的追忆。还有一种说法是“缘入于份”,缘为份所替代,所包容,也是很有道理的。

“缘终于份”有两种解读,一是“情蕴之份”,缘入于份,始终将情和份紧紧的牵系着,不论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均会因缘而化,因缘而牵,不离不弃,最终是情份不断美满幸福。《花厅相会》里的“前面走着高文举,后面紧跟张梅英”就是“情蕴之份”的典型例证,这类缘份在秦腔戏中还有很多,比如《玉堂春》中的苏三与王景隆,《三滴血》中的育春和晚春。《蝴蝶杯》中的田玉川和胡凤莲。“苏三离了洪桐县”,“姐弟堂前把书念”,“耳听得樵楼上二更四点”,这些家喻户晓的经典唱段无不倾诉着对“情蕴之份”的由衷赞美和向往。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缘终于份”的另外一种解读“情尽之份”。多少曾有情有缘的人在结份之后,渐渐的情消缘尽,终至恩断义绝。《铡美案》中为万人所唾弃,遗臭万年的陈世美,只是“情尽之份”的一个特例,其实“情尽之份”更多的是无奈和伤感,情去的远了,即便不弃,也食之乏味,何必苦苦纠缠?“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诚如斯也。

秦腔就是这样,它的表演形式既不如话剧般写实,也不如电影电视剧仿真,更不如数码相机将一个事物描摹的纤毫毕肖。你可以说它夸张,因为现实中没有一个人会用唱来代替说话;你也可以说它杂耍,因为真实生活中没有一个人会像秦腔戏里的演员踮着脚尖走路,蹦跳翻腾闪转腾挪般行动;你还可以说它无厘头,因为真实生活中没有一个人胸佩长苒,或红脸或白脸,划的五抹六道。然而这种纯写意,貌似夸张,貌似无厘头的表演却道出了生活的本质,演绎着生活中最本真的形态,演绎着人世沧桑千变万化的“情”、“缘”、“份”。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情”、“缘”、“份”谁说得清楚?
  缘根于情而终于份,无份之缘,虽落寞,却独美……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秦腔戏迷好友美女——秦之女刘佳印象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