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学生课业负担及减负提质的途径与方法课题研究计划

(2009-05-24 13:15:55)
标签:

初中生

减负

杂谈

分类: 教研课题

初中学生课业负担及减负提质的途径与方法课题研究计划

已推荐到草根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初中学生课业负担及减负提质的途径与方法

课  题  研  究  计 

曹斌锋  执笔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状况普遍存在着“三重二轻”的问题,即心理负担重、机械记忆负担重和作业负担重,相对的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训练负担轻和实践操作负担轻。在学习方式上过于重视“应试技巧”的训练,视学生为灌输书本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参与。

作业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学生每天都要面对各种作业,然而作业的形式仍没脱离那种繁重的、机械的、回忆型笔纸测验式的作业,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转变已有的作业方式显得既紧迫又成为一种可能,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教师的教学负担,而又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初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初中学生课业负担及减负提质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从研究设计到具体实验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本地区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安排研究活动。在作业设置上最大限度的减少机械性,增强兴趣性,作业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2.综合性原则

合理构建初中学科作业的结构体系,注意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文科和理科作业设置相互协调,合理搭配。对于学生作业设计要以新“课标”为准绳,依据新“课标”对作业体系进行定向和控制。

    3.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作业设置中,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作业动机。作业的宗旨要明确,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业的难易要适度,有利于学生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能让学生通过作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其次,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其生理、心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等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要求设计作业时心中要有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尝试分层布置作业。再次,通过实验,既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促使教师专业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减轻课业负担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2.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既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能减轻教师和学生负担的有效径,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通过“减负增效”、“减负提质”的实验,带动师生由“苦教苦学”向“乐教乐学”转变,切实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

    城关中学初一、初二、初三级二十六个班的全体学生。如果本届初三级学生毕业,新一届初一级(2007届)学生为后续研究对象。研究过程在教学常规下进行。专项研究实验在各级根据需要确定部分班级开展实验。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学生课业负担(正式作业、家庭作业、实践作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弄清学生作业现状;

    2.归纳、整理课业负担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分析产生的根源;

    3.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现状,分析其利弊;

    4.寻找、探索新型适合素质教育需要的学习方式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途径,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5.改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对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制定学习计划、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复习巩固、课外学习与实践等)进行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的方式,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进行:

    1.问卷调查法:对学生的课业负担、学习方式现状以及家长对学生家庭作业的指导检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

    2.访谈法、座谈讨论法:将研究对象根据学习情况(好、中、差)分类座谈,了解作业完成情况,采用的学习方式及效果。

    3.观察法:通过改革作业布置方式和内容,观察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情况。

    4.专题讲座:分学科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作业技巧的辅导;对教师利用教研组会专题研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途径、方法、体会、经验。

    5.个案研究法:对实验班的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连续观察,并按时间进程记录发展变化情况。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措施

    (一)第一阶段(2006·11——2007·2):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1.搜集整理有关资料,确定申报课题;

    2.组成课题组,落实课题人员;

    3.培训实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

    4.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和工作计划。

    (二)第二阶段(2007·3——2009·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1.现状调查:

    (1)学生学习方法问卷调查;

    (2)教师教学方式问卷调查;

    (3)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调查;

    (4)家庭学习状况家长问卷调查;

    (5)个别教师(学生)走访座谈。

    2.分析现状,查找原因:

    (1)撰写调查报告。将学生学习方法、课业负担情况写成调查报告。

    (2)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确定下一阶段实验的思路和工作重点。

    3.开展优化作业设计,减轻课业负担的实验。

    (1)进行优化作业设置,改革作业形式的研讨、辅导和培训,按学科分别提出减轻课业负担的初步方案。

    (2)将优化方案选定试验班级施行,和非试验班级进行对比分析。

    (3)对前一阶段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完善实验方案。

    4.开展总结交流,搞好学科之间、班级之间的协调、平衡,使“减负”形成合力,防止内耗。

    5.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上交主管部门审验。

    (三)第三阶段:(2009·3——2009·9)课题研究总结阶段

    1.根据研究目标对研究活动进行质和量的总结。

    2.整理材料,总结、撰写最终研究报告。

    3.课题结题,做好推广、验证、运用的一切准备工作。

    六、课题研究人员及工作分工

    宋登科:课题研究组长,负责组织课题规划、研究、联络等事宜,主持讨论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负责初一级学生学习负担及学习方法现状调查研究,进行教法实验。

    曹斌锋:课题研究教师,负责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具体承担初三级学生“减负”试验,调查、研究、分析学习方法、课业负担现状,进行学法讲座、撰写结题报告。

    黎俊涛:课题研究教师,负责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分析研究影响学生学习负担和学习方法现状的因素,指导初二级开展“减负”实验。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及经费保证

    1.制定《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和《课题组人员工作职责》,将课题研究纳入教育教学常规管理。

    2.学校应保证研究教师和学生相对稳定,保证实验的基本条件和资金投入。

    3.定期召开研讨会、汇报会、阶段总结会,推广典型,以点带面。

    4.根据上级安排,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外出学习培训、学习先进经验,提高研究水平。

    5.定期进行调研活动,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

    6.加强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建立研究档案。

    八、课题研究预期成果形式

    1.调查报告   2.典型案例分析  3.论文(或优秀论文集)   4.实验报告   5.研究报告    6.课件 

 

  

                                                                  2007年1月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