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生活标志》反思
(2014-03-12 16:21:04)分类: 教学反思 |
《设计生活标志》是人美版第八册第四课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应用”类的美术课程。我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首先让学生走近生活,认识标志,客观的了解,学习有关标志的知识;再走进标志,将自己主观的设计意识,用标志的设计来表达。突出了知识的层次。这样的设计适应了学生的心理特征,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有效。
课前,我让学生“找一找”自己身边的标志,在观察、了解标志的过程中,发现未知的问题,激发求知欲。
接着进入动手操作阶段,感受标志的广泛运用和魅力,我先让学生欣赏不同场合见到的一些不同标志。如:天气标志、体育标志、包装标志、安全标志……。通过这些标志的欣赏,让学生总结:
标志的组成特点是什么?
标志的颜色是怎样运用的呢?
标志整体给你怎样的感觉呢?
从直观上加深学生对标志的认识,从而归纳出标志的组成特点。
1.外形
2.图案
3.色彩
然后,为我们学校的社团活动功能室设计标志。运用小组比赛形式,提出要求,每组完成一个内容独特、形式不限的社团标志。重点: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如:怎样将语言概括地用符号来表现,怎样表达得明确,又有独特的形象。在学生设计过程中及时发现,有独特创意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以便同学之间互相沟通信息,互相启发。
最后,展示学生作业,巩固标志设计的特征及表现手法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谈谈作品的创意过程。教师及时鼓励,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布置拓展作业,回家尝试设计对我们生活有帮助的标志。
在《设计生活标志》的课堂设计中,我始终不脱离生活实际,每一个环节的知识,学生都可以从他们的生活中寻找到影子,对解决本课的学习难点,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兴趣与贴近生活是学生喜欢学习的原动力,活动让人轻松、投入,主动探索使人充满激情和创造力。所以,在本课中我将这些因素与课程目标相结合起来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明白了标志有图、文、图文结合等表现形式,并能从生活中寻找标志的原型,再进行艺术处理。让学生明白“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一道理。在作业设计中,让学生设计社团活动标志,学生们很投入,因为是他们熟悉的内容,他们都喜爱自己的班级、学校,都希望被认同、肯定,“学以致用”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精神,并张扬了自己的个性。只有在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的学习中,学生会兴趣昂然。才会轻松、投入,充满激情地主动探索和创造。
本节课教学还存在不足和遗憾:
1.大部分学生的作品创作表现形式内容单调,有创新的学生作品较少。我想这与教师的引领有直接关系,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激发学生自由想象,这样学生作品的表现内容会形式多样一些。
2.在设计的环节处理的较好,但是在涂色和剪贴方面还有待提高,个别学生用彩笔、油画棒涂的太粗糙,颜色不均匀,画面也不够整洁。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以上教训,完善自我,努力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