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弘治十二年己未科出来的伦文叙、唐伯虎和王阳明的身后影响

标签:
弘治十二年伦文叙唐伯虎王阳明蔡金存 |
分类: 箫泉杂文 |
http://s6/bmiddle/5f12a11dtx6BbJQlshLf5&690
唐伯虎绘画作品
同在弘治十二年己未科出来的伦文叙、唐伯虎和王阳明的身后影响
文/蔡金存
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后,为了选拨各地人才,开始文人以诗赋获取功名,以科举取才缘此而生。开科取士制度被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加以巩固。
明代后,正式科举考试分成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每三年一次,因考期在秋季八月,考第一名者称为解元。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安排在第二年春,全国举人会聚京师,考第一名者称为会元。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场科考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据统计,由唐初到清末,共有状元504人。然而在历史的风云人物中,特别是明清之后,却很少看到状元的身影。
小时候喜欢听粤曲和观看粤剧。粤曲是广东最大的地方曲种,源于清道光初期戏曲声腔,与现在流行的粤语歌曲完全不同。粤剧又称为“广东大戏”,亦源于明清,是一种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鬼才伦文叙》、《伦文叙与柳先开》、《唐伯虎点秋香》等就是其中非常受欢迎的曲目。
伦文叙和唐伯虎,两个没有瓜葛的人,在历史上却同时出现在明代弘治十二年(1499)己未科。伦文叙和唐伯虎皆在乡试中考第一,唐伯虎因会试受作弊案牵连入狱,两位地方大才子,却最终不能真正决一胜负。同期科考,另外还有一位影响非常大的人物——王阳明。
http://s7/bmiddle/5f12a11dtx6BbJOCjvE86&690
岭南鬼才伦文叙一家四元,被明弘治皇帝御赐玉旨“中原第一家”
伦文叙,属于现在的广东佛山人,生于1467年,卒于1513年,家贫,然而才气横溢,有神童和鬼才之称,名噪一时。少时顽皮,常跑到西山禅寺玩耍,曾于佛前撒尿,和尚惜其年少多才,仅以打扫寺院作罚。一日广东巡抚梁储到寺院燃香还愿,伦文叙因回避躲在佛堂香案下惊动了巡抚,本应问罪,得主持解困。巡抚梁储出联作考,锋芒尽显,因赏识其才学得到梁储资助,并预言它日定能金榜题名。
伦文叙小时候常挑柴到街上卖,有一店铺老板亦怜其天资聪颖,常以肉碎、菜叶、剩饭等一起煮给伦文叙充饥,这就是后来流传的“状元粥”。
伦文叙十多岁时就在乡试中考第一中解元,二十多岁会试第一中会元,己未殿试第一高中状元。后主要负责修撰皇家族谱。伦文叙生有四子,其中三个中了会元,所以有“父子四元”之称,皇帝也赐扁“中原第一家”(身偏南隅,为什么称为“中原”),牌坊直保存到“文革”才毁坏。
弘治十二年己未科是科举影响最大的一场科考,甚至影响到后来的文艺发展。这场科考由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程敏政和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监考,会试尚未揭榜,主考程敏政被户科给事中华昶等人弹劾私漏试题,称为江南才子的唐伯虎也牵涉其中。经皇帝下令调查,涉题由唐伯虎同乡徐经贿赂程敏政家童所得,唐伯虎进京时,也赠过小钱。程敏政因此入狱,后抑郁含恨而卒。告发者华昶等人亦入狱,唐伯虎、徐经被贬为小吏。
http://s2/bmiddle/5f12a11dtx6BbJMXIs141&690
唐寅《答门生李子元诗》
唐寅,号伯虎,1470年出生于一富商之家,自小放浪形骸,二十岁后家道中落,祝枝山劝导多读书考取功名。唐伯虎在乡试中考第一中解元,所以后来有唐解元之称。受作弊案牵连后,对科考心灰意冷,后来以鬻书画为生,生活穷困潦倒,平日多仗文征明、祝枝山等好友资助。唐伯虎与苏东坡、徐渭有相似之处,仕途失意,却成就了非凡的艺术地位,与沈周、文征明、祝枝山并称“明四家”,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唐伯虎曾自刻印章“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此是疏狂,也是自嘲,后人更因《唐伯虎点秋香》而家喻户晓。然而据记载,唐伯虎一生取有三妻,因某些原故都相继离去。明人小说中有《一笑姻缘》,后冯梦龙演绎成《三笑姻缘》,主人公姓陈,并非唐伯虎。真正的秋香,是青楼一艺妓,后从良,拜沈周为师习画,大唐伯虎二十岁,唐伯虎曾作《秋香执扇图》和写鹤颈格“我为秋香”诗一首。显然,《唐伯虎点秋香》是演绎过来的。
http://s9/mw690/5f12a11dtx6BbJIZHgk18&690王阳明书法作品
王阳明,生于1472年,三人中年龄最小。据传,小时候起名王云,到五岁还不会说话,后遇一和尚,改名守仁。从这可以看出,与伦文叙和唐伯虎相比,王阳明小时候还没显露出天纵才华。王阳明在十岁时,父亲高中状元,所以跟着父亲进了京城,后又随父到过边塞练习骑马射箭。王阳明无书不读,习文习武好谋略,常有特发奇想之举,其父王华以为其子已不可教药。己未殿试,王阳明得第二甲第六名,中进士。
王阳明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哲学家、书法家,精通儒、释、道三教,集文武谋略于一身,是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孔孟朱王”。某年,王阳明上疏谏奸臣刘瑾受延杖四十,后贬贵州黄龙,并于黄龙道场悟道。王阳明更因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和多起农民起义,名震朝野。
朱宸濠,其高祖宁献王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17子,弘治十二年继宁王位,叛乱后及其儿子和兄弟为王阳明部将生擒,后被皇帝亲自处决。唐伯虎曾受宁王朱宸濠之邀到过江西南昌,后发现宁王有篡位之举,装疯卖傻甚至在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逃过此劫。
前人有云:“有以画传人者,有以人传画者。”其实可以补充一句:“有以技传技者”,诗、文、书及其它艺术门类无一例外。在广东巷间,伦文叙才高八斗,有“岭南第一才子”、“鬼才”之称,然不涉瀚墨丹青律吕,也不婺它术,其名鲜为后人所听闻。唐伯虎则童叟老少皆知,一为其风流韵事脍炙人口,一为诗文书画无所不精。王阳明为杂学家,虽然学术隐晦,但门徒信众无数,影响深远,其书法在书法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可见,三人相比,伦文叙靠单一发展,可谓前期势不可挡,后劲不足。
文艺常以倚老卖老,虽不是定律,但不无道理,所以有人感慨“熬死徒子熬徒孙”。王阳明病殁于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后告病归家舟楫中,享年五十七。唐伯虎生活潦倒,穷困一生,卒五十四。正德八年(1513年)伦文叙出任顺天府主考,本应可继续升迁,在政治抱负方面有所作为,不幸卒于京师,殁时年仅四十七岁,比王阳明少十一年,比唐伯虎少八年。三人都不算长寿,但在年龄上伦文叙亦略逊一畴。
艺术靠综合修养,也拼生命长短,所以我常叹惜现代的负抱石、徐悲鸿英年早逝。有人说他们的艺术已到了颠峰,年龄再大也已无法突破了。我认为这应该看的是什么样的人,一个有思想的人,艺术与年龄是齐头迸进的。唐颜真卿的书法,在每个阶段风貌都非常明显,而且每个阶段艺术水平都非常成熟,如早期的《多宝塔》,中期的《勤礼碑》,晚期的《颜家庙》。石涛也一样。
王阳明马下可安民,马上可领将,著作甚丰,如《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大学问》等,书法作品流传也很多。唐伯虎精通音律,传世的诗、文、书、画等作品数量可观,风流逸事亦为人乐于传颂。唯有状元伦文叙,深居宫墙之内,主事修撰一职,一份与自身立身立命没多大联系的工作,身后最终名不出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