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来客——回族女画家马建英画作赏析
(2016-07-29 23:17:22)
标签:
回族女画家马建英寄居 |
分类: 评论 |
回族女画家马建英赴京绘画已经十多年了,应当说也是一位真正的天山来客。但是久居首都,京城的潜移默化,正在她身上静悄悄的发生,以致她的画风开始不知不觉间有了变化,从题材的驾驭到线条的运用和色彩的选择上,可以发现这种喜人的变化。
品读马建英早期的一些作品,借用文学界一个行话来说是“类型化”写作,极有现当代中国画那些大家遗风,专长于一景一物的精致描绘,自成一体。比如成为我国画坛标志的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等等。马建英画的是瀚海沙舟——骆驼。当然,还有新疆少数民族人物风情画。这些画作,体现着强烈的地域特色,线条粗犷、浑厚,色彩斑斓、凝重,全然有别于在内地生活的画家画风。
如果说,马建英的画路就此走下去,不再刻意追求变化,也是一种风格。但是,或许会出现另一种缺憾,那就是不断地重复自己。当然,熟能生巧,然而意境不会有太大的提升。艺术创作往往需要让艺术家视角不断发生变化,换一个地域,换一个生存环境,或许会让艺术家在差异中发现新的切入点,由此获得艺术上新的提升。阅读马建英《天山来客》等近期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便有了这样一个全新的变化。比如,她把昔日沙漠胡杨背景,转换成了飞翔着一群和平鸽的京城华表,三位维吾尔老人在这里如归故里,亲切交谈,似乎切磋着什么,探究着什么,感受着什么。而《相逢在北京》,索性把三位挂有“中青旅”胸牌,手拎“清真”标示提袋的三位维吾尔老人,放置在天坛公园红墙背景下,洋溢着一种温馨、亲和的祥瑞之气。背景的转换赋予作品的强烈时代气息扑面而来,边疆与首都之间了无距离,这种现实感使作品的意境陡然提升,使以新疆地域为背景的画作,有了全新的内涵。
我相信这是马建英寄居首都以来,反顾新疆风物所获得的独特视角,于是,眼界大开,画风骤转。这些新颖的画作已经展示在受众面前,这是马建英的全新收获,也是画坛的新收获,可圈可点,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