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岭上裂隙(散文)

(2011-11-29 10:52:11)
标签:

东乡族

洮河

达坂乡

赛义德

文化

分类: 散文

                            岭上裂隙(散文)

 

                        (哈萨克族)艾克拜尔·米吉提

 

    那天,我们从兰州出发,一路飞驰在高速公路上,穿隧越堑,很是舒惬。不久,车拐出高速公路,越过洮河,便进入了东乡县界——达板乡。在洮河岸边局促的平滩上建起的这座镇子显得很是繁华。不过,这里的山已开始变得几近赤裸,陇中黄土高原的本色已坦露无遗。随着山势的上升,一丛丛的杂草这里那里地努力点缀着山坡,却遮不住黄色的土坡。汽车被盘山公路引着,不知不觉攀上了山岭。于是,公路便一直顺着山脊延伸,这里平均海拔2610米,东乡县的乡镇村落便是沿着山脊这条公路散落开去。卜楞沟、瓦子岭、大沿村,不知不觉我们便来到了县城所在地锁南镇——也称萨尔塔——东乡族的族源地。这里也正是我们此行目的地,全国政协考察组在李兆焯副主席的率领下,来这里考察“3.2”地质灾害灾情。

    幸福和灾难从来都是突然降临的。2011年3月2日下午18时55分,东乡县城新建成的萨尔塔文体广场西北面发生大面积滑坡,形成滑坡土方18万立方米。深受山体沉降滑坡影响,县城两条主要街道(其实,根据山脊地势,也就这么两条纵贯县城南北的主要街道)和市政基础设施、建筑物严重断裂、损毁。造成民失居所、商失其店、“官”失“衙门”,县城核心区基本毁坏。但是东乡县城不具备异地迁建的适用地域,县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峁梁交错,属深切割黄土覆盖丘陵沟壑区,地形支离破碎,地质灾害频仍。上世纪80年代果园乡洒勒山曾发生过特大山体滑坡,造成276人死亡。所幸这次没有人员伤亡。东乡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已纳入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这是一座坐落于马蹄形山脊的县城。遥遥望去,栉次鲮比的建筑群落形成一个美丽的弧度,似一张拉开的劲弓,指向仓穹。几百年来,东乡族人民世代居住于此,这里便是他们的民族发祥“圣地”。那份对这方土地的真挚感情清晰地印在每一张面庞,令人怦然心动。东乡族自称“撒尔塔”——原意为“商贾”,也就是我国史书上常称的“粟特”。《蒙古秘史》则载为“撒尔塔兀勒”。蒙元时期被称为“色目人”的西域民族随元军东迁来到现在河州东乡一带驻守,后来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改为民户居住下来。东乡族自治县许多地名与当初粟特人故地地名相通。如甘土光、纳伦光、萨勒、库麦土、胡拉松、乃忙等。而乃忙则是乃蛮部落同音别称。显然,东乡族是以撒尔塔人为主,与当地回汉民族及少量的蒙古族等逐渐融合而成一个族群。有些村庄迄今以元朝时的工匠群体称谓相称:免古赤(银匠)、益哈赤(碗匠)、阿娄赤(编织匠)、坎迟赤(麻匠)、阿拉松赤(皮匠)、托木赤(铁匠)等,完好保留了历史文化。也有部分来自阿拉伯、波斯、中亚的伊斯兰传教者居留于此。至今在一些家族中流传着祖上来自阿拉伯、波斯、中亚一带的传说。据称以哈木则为首的40个传教者和阿里阿塔率领的8个赛义德(圣裔),曾来河州一带传教。其中有14人定居东乡,后来亦安葬于东乡,其后裔分布在东乡县高山、达板、坪庄、龙泉乡。从体质人类学角度看,部分东乡族人的外貌特征与中亚人相似,浓须、隆准、深眼、蓝目,体型彪悍强健。

    东乡族自治县素有“陇中苦瘠甲天下,东乡苦瘠甲陇中”之说。一苦(生活环境艰苦)、二穷(县穷、民穷)、三缺(缺资源、缺资金、缺人才)、是东乡族自治县的基本特征。全县28万多群众分散居住在1750条梁峁和3083条沟壑中。但是,我们来到时,正是这里大接杏、包谷杏熟了的时节。那一颗颗油光水亮的大接杏甘甜可口。真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羊肉也格外喷香,拌上山葱品尝,美味将伴随着你的记忆。在县城入口处矗立着“依托藏区大市场,融入兰州都市圈”巨幅宣传标语,展示着东乡人民的豪迈情怀。这里干部群众情绪镇定,不悲观、不埋怨,积极投入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县委提出战略思路,自治县将继续坚持甘肃省委“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的基本方针,紧紧围绕临夏州委“打民族牌,走民营路,谋富民策,建和谐州”的总体思路和“抓项目、强产业、兴教育、解难题、促发展”的工作重点,进一步发扬“团结奉献、苦干实干”的东乡精神,同心同德,再接再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建设特色产业更加鲜明,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政治社会进步和谐,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新东乡。

    在座谈会上,各位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提出了积极的建议。我也谈到了自己的想法:从社会学意义看,东乡族在这里生活了几百年,本着对其历史文化负责的精神,与简单的地质灾害治理不同,重建还要考虑到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我的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颇令我欣慰。我们一行离开东乡族自治县,向着坐落于大夏河谷的古河州——现在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驰去。一路上,目睹在被风雨切割的山山峁峁间,耕耘出的一块块细小的田地,生长着壮硕的庄稼,我对东乡族人民顽强拼搏精神深深感动,在心底默默祝福他们能够早日抚平岭上裂隙,重建锁南镇——萨尔塔县城。而在大夏河谷,一条丰腴的河水滋润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却又是另一番满眼青翠的舒心景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