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用生命写就的书
——读长篇纪实文学《永不言弃》
近年来,随着中哈两国睦邻友好关系加深,经济文化往来日益频繁,陆续有一批哈萨克斯坦作家作品译成中文出版。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哈萨克斯坦之路》、《欧亚中心的阿斯塔纳》、《在历史的长河中》、《探索之路》等一系列著作,还有哈萨克经典文学《阿拜箴言录》、《阿拜诗文选》、《阿拜之路》,当代文学作品《黑旋风》等。其中绝大部分是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今天,感谢民族出版社又为读者奉上了一本好书。也感谢译者行云流水般的译文。
这是一部用生命写就的书。作者涅玛特·凯勒穆别托夫在他七十岁高龄时以他真实的人生经历创作出这部长篇纪实文学《永不言弃》,打动着无数读者的心。这是一部作者在失去了两条腿——“真主赐予”他的“两匹宝马”之后,关于他三十五年肢体残疾生涯心路旅程的记录。是手术还是死亡?一个残酷的问题一开始便摆在“脊髓肿瘤”患者叶尔江面前,同样也摆在了读者面前。如果不做手术将直面死神;如果手术可以让生命延续,但是可能面临瘫痪。在艰难的抉择面前,他勇敢地面对后者。他认为,“一个逃避生命的人,注定是无耻的人。”
明白了“只有面临厄运时才能显现出一个人的勇敢与懦弱。” 坦言自己“不是那种不经历搏斗,就自己先到下的人。”
所以“绝不会轻言放弃,败给病患、败给痛苦。”他对自己提出:“我必须活着。”读者对他这种坚韧无畏的精神无不为之感动。
叶尔江坦然面对生命,勇敢地担当起生存下去的责任,一个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走进手术室。结果是可以预见的。一个年仅三十五岁的壮年汉子,一夜之间变成高位截瘫,面临怎样的艰难。虽然躺在床上,身心遭到重创,但是他依然让自己努力告别肉体和精神的痛苦。正如他说,“我知道我深深地热爱着生活,我是生活的情人。”他确信“对生活都丧失信心的人,去投入地热爱生活这个大海中的一滴水——一个人是绝对不可能的。”在他眼里“生命是如此美好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所以他激励自己:“我的躯体虽然已经失去活力,我的生命之火却不会就此熄灭,我决心已定,活出生命的价值。”他要面对现实,顽强生活下去。
当然,叶尔江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真实的人。由于作者采用了以内心剖析的叙述视角,让读者真实地感触到了他和他的病友们那种肉体的疼痛、心灵的创痛,与他们一起经历灵魂的煎熬和洗礼。的确,就像叶尔江在反窥自己心灵深处时发现,“每个人都有脆弱的一面,活的欲望使人的脆弱表现得多么脆弱啊”。面对死亡,他也感到过深深的恐惧,但是他并没有被恐惧所吓倒,反而获得了一种升华。他发现“恐惧感,是人类最原始、最真切的情感体验,它能让我们深刻地认识生命的价值”。相信他的这一发现,也是对许多读者提供的一个全新生命体验。他对自己获得了新的认识,坚信相比起他的脆弱来讲,他的信念和坚定要远远胜出一筹。所以他还要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儿郎。做一个有责任的人。在他的生命和生活中充满了浓浓的父子之情、爱情、亲情和友情。他把两个孩子当作生命的灯塔,努力唤醒心中的太阳。也正是他的爱人高赫莉(胡安尼西)让他“远离黑暗,远离孤寂,远离悲哀,不让心灵陷入困境。”而他中学同学努尔勒别克和阿丽玛夫妇,慷慨解囊相助;那位陌生的年轻人达斯坦——艺术出版社副总编辑,使他走上了文学翻译道路;在他术后最需要靠柠檬汁来保持体内酸碱平衡之际,恰逢春天街面上已是一枚难求,正是好朋友巴西利·朱苛夫送来两枚柠檬,成为他从死亡边缘返回的促因之一;歌剧院演员热依木别克,当获知他的手开始恢复知觉,搀扶着可以些许坐起后,抑制不住满心喜悦,留下自己的一身西装让他穿上,穿走他的旧衣服。并在他家里一展歌喉,让他独自享受只有在歌剧院舞台上方能领略的艺术之美。还有病友阿赫勒别克和他三个子女与护士麦丽古力大姐的动人故事。这一切的一切都在鼓舞着他,让他忘却那些丧失了人性、丧尽天良的行尸走肉们对他的冷酷和羞辱,对生命的追求决不轻言放弃,也激励着读者——人间自有真情在。因此人们才眷恋世界、眷恋生命、眷恋生活。
叶尔江早已经摆脱恐惧,重拾信心。为了理想和信念,战胜恐惧,蔑视死亡,把死亡置之度外。不向厄运低头,成为命运真正的主宰。他在完成翻译作品的同时,不断地在思索幸福的意义。他总是有新的发现。“幸福并不是一个人为了自身的生计而努力,而是为更多的人带来欢乐。”他感到有人存在,就有美景的存在。他感慨“活在阳光下,多么美好和幸福。”由衷地赞叹“哪有比每天都能享受阳光沐浴更为幸福的事情啊!”他深信“真正幸福的人,才能体验到幸福的真谛”。他觉得“无论如何,现在没有比我更幸福的人。”他断言“我是一个幸福的人,我们是一群幸福的人。”他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工作,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懂得珍惜爱情、珍惜亲情、珍惜友情、珍惜幸福。他深知“每一寸光阴都是不可重现的。”因此要“认真地阅读对方的心灵”,成为“一个心智丰富的人”。
在漠视生命,惜金如命,拜金主义盛行,传统价值观受到严峻挑战,甚至被颠覆的今天,来自于这样一个勇敢地接受过死神的挑战,体味和战胜人类特性中共有的恐惧感,因病魔之手被推入命运的黑暗深渊,却顽强超越这一切,勇敢地生活过来,与我们一同走到今天的这位英雄、这位身残志坚的人,与他共同彻悟生命的价值和内涵很有现实意义。作者对于大地、山川、黑夜、黎明、太阳、星星、自然、环境进行细细思索和品味,无不处处打动着读者的心——跟随作者如丝如缕的讲述,懂得了应该如何学会珍藏,善待时光,珍爱每一天。失去钱财是可以补救的,失去时光是无法弥补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快乐,能比得上一个人每天都能看得见美丽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他把他的感悟告诉读者:“不是什么人都能真正感悟黎明与太阳的神奇。只有当一个人身陷黑暗,在黑暗中直面死神,在恐惧与希望中苦苦等待黎明的曙光的时候,才能真正感受到太阳带来的无线希冀。”他从自己生命体验中提示麻木了的人们,“遗憾的是,平日里,我们忙于生计,根本无暇顾及身边的众多美好事物。”同时把自己今天的心迹毫无保留地展示给大家:“如果,我能活下来,我敢发誓,从今往后,我一定每天早起,用我的心迎接那给大地带来光明的太阳,并把它作为我终生要做的一件事情,绝不放弃!”无疑,他的誓言感染着人们。
我们通过作者笔端,从他童年的眼神还认识了在战场上失去双腿的哈拉泰叔叔,他在郁金香开满原野的日子,用滑板双手着力滑行到草原上,为心爱的婶婶生日亲手采摘郁金香回来。相信读到这里,每一位男人都会肃然起敬,每一位女士都会热泪盈眶。只要一个人人格完美,肢体的残缺并不能摧毁意志和心灵。而哈拉泰叔叔所热爱的女人,当年二战时,从伏尔加河沿岸众多的战地医院中找到自己在战场上失去双腿的男人,像背着婴儿似的背回家来的。多么高尚的人们。叶尔江在被病魔击倒后,能从心灵深处站立起来,当然从这些美好的人们那里汲取过力量有关。这就是人类美德的感召力。
读罢通篇,《永不言弃》质朴的文风,细腻的笔触,看似随意剪裁的结构,却透着一种独到的匠心。越是自然的,越是美丽的。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文读者接触过它,就会喜欢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