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一、关于三季报
三季报关心的朋友挺多。预告出来后,股价下跌,市场的解读可能不是正面。在公告里,主要的直接不利是可能电视业务的亏损。亏损是个很不好的字眼,体现了业务经营的不稳定性,这样无疑大大增加趋势预测的不确定性,被难看是正常的。
从我的角度看,倒是可以理解的。大家首先不要把TCL看作一个蓝筹型公司,它其实是成长型公司。这个行业,和其他有所不同,“千亿是个起步”。就tcl的目前业务架构来说,各方面处于剧烈变动中。对他的业绩测算或估值,按季度,或按静态,都是不合适的。
比如面板是新业务,投产才一年,目前也就一条线;比如通讯,刚刚扭亏,处于成长关键期。如果能像公司的目标那样成为世界前三,智能机销量过亿,那么可以想象,即使近半年手机业务的股价涨了3倍,未来也仍然是有巨大上涨空间的;而电视业务近三年则处于野蛮生长中。2010年,液晶电视销量才600多万台,2011年就1000万台,2012年是1500万台,今年估计有1900万台。考虑到去年和今年全球电视销量都是萎缩的,再对比一下海信或创维,就可以看到它是怎样的发展状况。
单单电视业务来说,它目前虽说是销量世界第三,但资本市场上并没有这样认可,从市值看,创维股价近二年没有上涨,tcl多媒体翻番,市值仍然是它一倍。海信目前则大致是其3倍。所以说,电视业务显然不是一个收获期。规模追求是一种野蛮生长的过程或方式,按世界排名,三星大概5千万台出头,LG是3千万,TCL多媒体的目标三年内显然是要去争第二的。现在仅仅1.5%的净利润率(去年年报),可见盈利能力并非是第一战略。这样的阶段亏损是很容易发生的,三季度面板成本跌价5%引发计提就够受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它的经营现金流净额是极好的,大家可以看看HK1070。
所以,对于tcl集团A股,我以为关键是趋势,看它各个业务能做到什么高度,整体又会是有怎样的可能性。比如目前是千亿级别,如果它的企业愿景是三五年后,成为世界级的巨头,2000亿甚至3000亿都不在话下,同时在战略上进行了规划,架构上准备就绪,是一种“出发”的姿态,执行力上有可能,那么它就是一个成长型公司。(和康佳完全二样吧?)
有二点还是比较难得的,一是它毕竟保持了较高的总盈利,二是有可观的现金流净额。它今年估计接近20亿的盈利(明年可能30亿),和70亿的现金流创造力。放在一个成长型公司里,没见过吧?如果它的愿景能实现,那目前的市值肯定是太小了,体量上完全不匹配。
二、关于三季度面板价格下降
这一点真在我预料之外。今年面板没有新增产能,只是韩台日几家提高了产能利用率,居然会引发面板价格如此下降。一个主要原因是全球需求不增反降。这一点我同样没有想到。现在一年的电视销量是2.2亿台,而手机快要20亿部,和三五年前相比,二者的差距对比是越来越大。五年前电视没有变化,手机则不到10亿。
面板价格下降,可能是一个更大的不利。虽然公告里,已经提到“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综合良品率也得到持续改善;通过完善产品结构和加强成本控制,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使产品市场竞争力得以提升,实现了满产满销。在液晶面板市场价格下降的市场环境下,经营性盈利同比大幅提高,成为本集团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不过,这一点,估计仍然是成为了压制股价的一个因素。因为三季度面板价格处于持续下跌中,使得三季报可能并没有完全体现。作为集团盈利主要来源,由于面板业务利润率的下降,会不会导致四季度比三季度更差?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
相应的,有一点是要确定:TCL集团股价的目前问题是上涨被压制了,还是下跌中继。换言之,是等待利空到来,还是等待利好出现?股价之前的下跌有没有充分体现利空?未来股价上行有没有大的催化剂和广阔的空间?还是什么都没有,将一直半死不活地横盘?如果将下跌,可能性有多大?幅度会有多少?值不值得回避?
我的看法是,从过去它的股价复权图形看,长期处于箱体走势,在2~3主区间之间波动。07年大牛市没有突破4元,08年大熊也没有低于1元,目前处于箱体中部。这样的情况下,担心是次要的,他的基本面已经远远超越过去N年的质地,期望早日出现脱离箱体平台的走势是合理的。(事实上,静态盈利并非核心因素。TCL集团的今年盈利已经翻番,明年还将继续大幅增长,但股价并没有上涨。所以,盈利即使不及预期,同样也不是未来下跌的主因。)
从长远看,跌价有助于产业转移。想当年,华为和五大通信巨头打价格战,把他们都搞惨了,最后华为笑到最后,这是一个道理。搞清跌价或价格竞争是怎么发生的,非常重要。如果是国内有无数家供应商,可以没有壁垒地提供无穷产能,导致了无序竞争和价格崩溃,那么这样的市场是没有价值的。但面板竞争显然不是这样,它是寡头俱乐部,在和韩台日竞争。
另外,华星是全球盈利能力最强的面板企业,是最不怕价格竞争的。目前的价格尚不至于让韩台亏损,华星就更加无忧了。现在的华星光电占世界产能只有3%,与三星相比,还有9倍的差距,和群创也有5倍的差距。在跌价这样的产业环境下成长,就是产业转移。
当然,值得自省的是,应该想到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不会那么顺利,途中会有诸多波折,比如竞争导致面板价格下跌,从而引发估值忧虑。
三、关于智能电视跨界竞争和价格战
小米电视的价格是2999,乐视S50的3D版是2999,这样的价格竞争看上去是要毁灭行业价值。这一点,肯定是引发了市场忧虑,所以传统黒电股过去四个月走势都表现不佳。
我的看法是:
1、对传统黒电厂家,肯定是不利的。不要说熊猫牡丹SVA,更不要说彩讯哈尼凯虹,就算康佳海尔长虹创维,也都是不利的。智能大潮开启,引发行业洗牌。未来的电视,是第四屏。第四屏要做得好,可能需要其他资源的互动和支持。比如一家公司手机做得好,那么在安卓系统的积累会很强大,这种能力能帮助它在智能电视方面开发出好产品;比如一家公司在内容资源上有优势,生态平台打造得好,也会有助于其智能电视硬件业务。最后,一家公司在上游硬件供应链整合方面的能力会变得更重要。以前做电视很简单,仅有一个核心零部件,现在则需要更多的核心零部件,综合优势不容易轻易取得。
2、最不利其实是外资品牌,尤其是日本品牌。现在的市场注意力,都在国内品牌,这将进一步加速外资品牌的没落。国内的政策因素,导致智能电视厂家必然要和国内的内容供应商合作,这一点对外资品牌非常不利;而激烈的国内竞争,又将大大极高国内品牌的产品力,从而更好的走向世界。日本连手机都已经放弃,电视还能坚持?
3、电视产品,在过去N年,都只能看直播电视,是没有本质差异的。以前显像管时代还有质量好坏,到了平板时代,用了韩日台的面板,质量都差不多。所以如果仍然是直播电视,那么真的没有差异,品牌都是虚的。但是进入智能时代,就不一样,电视不仅仅是面板的事情,另有智能化元器件、操作系统、点播内容、附件(遥控器、3D眼镜、摄像头、游戏手柄、体感游戏等)、应用(云应用、娱乐、教育等等)……,差异化时代就此开始。这对未来领先厂商是一件好事。
4、不要过于担心价格竞争。这种竞争,其实不仅是价格竞争,小米或乐视,都在强调的还有其品质或内容,所以也是一种品质或品牌或生态的竞争。这种竞争将加速产业的革命。从价格的角度,像TCL这样的领头羊,完全是可以应对的。比如TV+的经典版,一个月前的定价就是2999,不逊色与小米或乐视。尊爵版的4567,包含了3D眼镜、京东奍和大礼包,折算下来也很便宜,乐视的S50的3D版加上499也要3500元。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虽然是硬件制造产业,但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视,仍然处于产业转移的进程中,放眼国际还处于追赶阶段,有什么好担心的?
5、对TCL来说,机会大于风险。和爱奇艺合作的TV+表现不俗,是一个证明。过去几年,TCL在产品力上逊色于海信创维,但是这一次也有可能就此实现弯道超车。另外,TCL在供应链方面的能力和潜力是很大的,在未来也会是一种优势。最后,TCL整体的实力以及国际化的先发优势,也有助于其电视业务的竞争或转型。如果这一轮巨变中,tcl能够领先,那么将建立一个相对长期的优势,和过去时代相比,这种优势会更具壁垒。
四、其他担心
现在是进阶之路,经营不稳定是存在的,市场和行业本身也在快速变化。股价表现不佳,诸多担心疑虑可以有,但是我们看一个企业的愿景、执行力和经营趋势后,总是承认:
现在的tcl集团比过去十年的它都好吧?总不是在毫无作为的走下坡路吧?
现在的tcl集团前景比过去三十年里的任何时候,都明朗一些吧?更有可能成就国际级体量吧?
日本已经离场,韩国很小,东南亚不济,印度太弱,这个舞台未来主要是中国的。家电以及消费电子是个极为庞大的产业,会让中国企业长周期成为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