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李永波事件
(2011-06-11 08:11:06)
标签:
李永波
美国
于再清
乒羽
奥运赛场
杂谈
|
|
这次的李永波闹出来的事情,我以为,和于再清的应该感谢论风波,本质是一样的。有些人,其实并不知道世界发生了多大变化。如果于再清知道他的感谢论,会激起如此口水,他肯定打死也不说了。但是他没领教之前,还是觉得感谢国家是理所当然的,就像李永波说奥运会是最重要的一样。
这个社会日新月异,于再清十年前这么说,可能大家觉得也没有什么(十年前没有一个非国家体制下的运动员,运动员靠了国家获得成功,感谢一下也是可理解的,因为这相当于他的团队和赞助商都是国家);李永波在五年前这么说,大家觉得也是正常的,彼时的中国在奥运赛场上的表现仍是符合国民心理需要的,不论是拼搏精神,还是荣誉激励。但是仅仅过了几年,主旋律便没有那么铁板钉钉般绝对了。
以我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心理,真觉得08年的奥运金牌拿的有点过头了(比美国多50%,也超越了除美国外G8的总和),心理上既有点惶恐,又有点羞愧,这不但使得自豪感大大的被打折,而且开始觉得不安不妥,甚至想到有必要反思一下了。惶恐的原因是这个远远超越美国的金牌数,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它既不匹配国盛,也不符合民强,只能说举国花的钱太多了;羞愧的心理好比是一个已经变得相对富裕的家庭,儿子看到老子仍然保留着喜欢占小便宜,或是顺手捡垃圾的习惯一样——我们一边依靠着类似女子举重这样的项目累积起金牌数,一边又让乒羽这样的国民运动欺负欺负世界——这些都让自己的心理自卑或蒙羞。
诚如马未都所说,由于东亚病夫的经历,使得国民特需要精神激励,金牌就起着这个作用。正因为如此渴望荣誉,甚至使得早年视何智丽等同于叛国。但如今不一样了,国力增强的同时,民间也变得相对富裕,民智同步也在开启,所以实在是有必要改变一下。想想亚运会,不但在场馆上大操大办,又在奖牌上大包大揽,真不晓得这有何必要,又有什么意义。
李永波的几次澄清,只是让大家更明白一点,那就是他实在没有搞清楚大家为啥要批评他。不说他是既得利益者吧,他或许只是由于把一辈子都给了奥运,以至于他人和奥运合一了。在老百姓看来,从奥运精神出发,从国情出发,乒羽可能是第一个应该取消举国体制的,这二个运动如此的具有民众基础,程度可能远甚于滑雪之于瑞士,冰球之于加拿大,甚至篮球之于美国,足球之于巴西。中国目前的民间经济实力还不能让一些贵族项目,如赛马、击剑、水上运动等有很多人参与,也不能让冰上、射击、田径等在国内尚未很好商业开展的运动具备较强实力,这些领域国家的确是可以多投入,既可以到奥运赛场争锋,也能对该运动的民间开展发挥先导作用,但是乒羽的放开完全是具备一切基础的。李永波如此的奥运情结,甚至拿法网拿李娜说事,难怪国民不给这个功勋教练面子了。
总体上,他和于再清的问题是五十步笑百步,程度不同而已,本质是一样的。欣喜的是,媒体和国民在这二次事件中的表现如此,让人觉得我们的社会真是在进步。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