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7个交易日以来,盘面剧烈动荡,走势严重的二极分化,强周期类一路飙升,而其他则大幅放量下跌,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这里,我将近期观点,稍作整理如下。
首先这一波行情应该归结为7月初2319反弹以来的一部分,因此不能看作眼下是大牛市的开始,而只是是反弹的第二阶段。七月初的反弹本来就是周期类引领,只是后面二个月逐渐被大消费类抢去了风头。在七月初开始的反弹中,第一个月里周期类以有色为代表,反弹也是极为猛烈的,以江铜为例,短短一个月里,反弹了50%。之后的八九月已盘整了二个月,蓄势为主,只让小金属一直保持活跃。而作为周期类的独苗,小金属则在这二个月充分表现。这二个月里让人迷惑的是金融地产,由于多重负面因素,他们给人留下了反弹夭折的表象,银行甚至创出新低来。但是这其实也是蓄势的一部分,因为这样一方面估值更有优势,另一方面也让利空充分释放。我对第一阶段的反弹判定为过度悲观的修正(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1208890100k79s.html 中期底部或将加速明朗化
7月7日),现在的第二阶段则是基于经济的企稳和环比上升,也就是所谓二次去库存化的结束。我的判断是反弹的第二阶段持续时间会长一些,虽然主升阶段的时间有限,比如合计一二个月,但还有均衡震荡阶段的阶段,总体会持续到明年上半年。从基本面的角度看,应该能够提供这样一个环境。具体点位的发展,乐观一些也许高峰时刻能冲破4000点,对应银行股明年12~15倍的市盈率。
其次,这是风格行情的一种转变。我在过去数个月里都提及小股票的估值高企为历史巅峰,并视为风险所在,如今则是彻底爆发了。以大消费类为例,传统行业的龙头,如白酒之茅台洋河、中药之白药阿胶、日用品之上海家化,PS(市值与营业额)比均大于了10倍,市盈率大于50倍。小的更加高,有的甚至PS比高于30倍,PE更是没有边际,完全就是趋势投资。新挖掘的的细分行业如海珍品、园林则愈发离谱,举个例子,一个销售仅有2个亿的企业,市值已经过百亿,试问这是怎样的一个透支(创业板或小股票里却比比皆是)?我们且以龙头为例看看:假设未来他们能走向世界,在未来N年里,那么按国际大公司的估值水平,大致是营业规模扩大30倍,市值涨10倍(国际一线公司的估值,包括食品医药传媒,大概都是PS比为3倍),以白药或阿胶、家化未来每年的增长,大概等到那一天不晓得是猴年马月,50年?不过,他们的市值却已经有了天花板顶,顶多再翻番3次了(白药的最高市值超越过500亿人民币),问题是,翻番在A股仅需一波主升浪,一个股票在过去二年里可以稀松平常的发生几次。所以无限的增长要求和有限的空间实在是冲突的难以支持了。龙头尚且如此,小股票更加不用说了,只能用“还有必要继续实业么”来形容了?而另一个角落却完全相反,地产的股价折让RANV值30%以上了,银行快要破净(注资后的华夏或浦发),其他都10倍(机械、煤炭、公路、汽车等),连有色如江铜都一度不到20倍。所以说,风格风情的转变,如我前一篇所说,属于“关注事实,尊重常识”的范畴,实在是理所当然。如今有一个较好的时机,在PMI回升,以及美元大跌的当下,自然就风风火火的发生了。
最后,我想提一下数个月前中信建投的一个观点:制度红利。目前反弹发生的时机同时发生着地产调控与保障房加速,另外还有件事情是四川开始放弃官员以GDP主要指标的考核体系,替换为以民生、环保等一系列12项指标。我以为,在未来一个阶段里,结构调整必须伴随着制度体系的改革,而这与股市而言,不但是一种红利,更有助于改善信心和预期。
因此,目前的趋势,肯定会延续,而且还会持续相当长时间。到什么时候会稳定下来呢,可能有几个条件:一是由于机构的周期类之前严重低配,所以至少要达到标配的程度(结构调整,传统周期类岂能被边缘化,他们当然应该也是主力军);二是大消费类要下跌到足以够给未来以新的行情空间为止,小股票则要跌倒便宜的让市场再有冲动玩击鼓传花或寻宝游戏的冲动为止;三还要看外围市场进一步的演绎,尤其是货币与商品。
不过,这里提醒下,接下来不是系统性的机会,即便真能去4000点,仍有些股票需可能会腰斩50%。因为以未来一年的基本面,实在难以发生全面的牛市。但是小股票都那么贵了,怎么办呢,要产生更多市场机会,只能转移个阵地,这里涨一涨,那里跌一点。然后这里发生这机会,那边却能创造来年的机会(这里的机会也已经培育了一年了)。
如果要说机会,那么我想,过去大半年里,躺着地上没人要的股票,现在得多看看,比如航运或公路或造船,这是行情深化和扩散下去的正常发展。当然,金融地产有色煤炭化工钢铁将是主阵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