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行业的思辨

(2010-09-14 19:37:12)
标签:

杂谈

    现在的银行板块处于史上最奇怪的阶段或状态:估值最低,可以低于钢铁,但仍看不到上涨希望;市值最大,但影响力最低,关注度最少;大市最差的局面下,只有他来出头维稳,而一旦反弹成型就急速被遗忘。同时,这种局面也使得银行业的研究上员处于一个最尴尬的局面:不得不发报告,但又不知如何给予说法。时间一长,目前的银行业报告都越来越不知所云了。

    说政策说资金说市场情绪不足以撬动银行板块;说融资压力说监管红线提高说地方平台风险让银行板块充满不确定性——这些都是可以说一说的,但是,现在到了几乎已经被小股票们边缘化的程度时,再来说这些已经意义不大。要说资金,现在一个普通小股票的日成交量都超过了银行;要说板块,在全流通后的今天,可能只有银行板块的的实际可能流通市值低于07年530前了,其他都远远高于6000上方之时(中小板都2万亿了),我看从这个角度来说,资金怎么会有问题呢?况且目前的流动性比07年的530后不知好多少;说融资说风险更是无厘头了。

    银行业的二大业绩引擎,一是息差,二是信用成本。那么这二个因素如何呢?首先,银行业的息差会不会步入券商业的佣金费率连续三年下降的后尘呢,会不会就此逐渐向西方国家那样息差仅有1%的程度发展?其次,房地产泡沫的情况以及地方平台的贷款质量(或者加上表外资产)又能多大呢。前者比较复杂,得二头说,一方面是应该是假设存款和贷款都市场化了,情况会怎样(券商也是放开了以后,竞争导致了目前佣金率的现实),从存款的角度,目前高息揽存的确存在,而且东北可能即将试点存款利率上浮试点;从贷款的角度,需要考察,在一线区域房地产发展见顶后、地方平台首现以及投资增速见顶后,未来贷款的需求到底如何(不考虑消费类贷款的增长)。这问题相当于是: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应该处于什么位置,在上下游的分配格局或价值链中,地位未来会变得弱小还是强势。另一方面是未来的社会发展阶段,比如资产证券化导致的脱媒现象,以及工业化后期投资见顶以后,银行业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后者,其实多说的意义甚少,信用成本,虽然说银行业和宏观经济息息相关,但是最终体制和管理决定一切,即便工业化的上一个周期会留一些不好的遗产下来,比如低效投资产能过剩,但是银行业的体制和管理已非十年前了,目前坏账率的总体趋势还是和管理改善风控加强对应的。

     当然,这些问题是研究员们研报的主要课题,需要研究国外社会经济发展的经验,以及结合国内的特色和具体情况。我倒是觉得,从投资的角度,目前显然是最合适的,因为他现在是冬天。因为未来5到10年,是财富激增的时代,人均GDP从4000美元跨越到10000美元,其边际效用可想而知。虽然银行的盈利模式和行为特征未来有些不确定,但我们某些时候还是得相信常识。

    (附:就息差的问题而言,我觉得贷款的利率未来是只会提高的,主要为不确定因素在存款利率上。因为即便以中国未来目前的潜在增长率8%来说,CPI长期保持3%也是肯定的,所以贷款基准利率长期来说会高于5%,也就是目前贷款的问题不大,但存款方面可能有一定的考验。假设存款放开,或者大力发展社区银行,存款方面的成本或许会有明显提高。这一点可能是目前银行承压的最主要因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