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谈估值

(2009-11-15 09:25:58)
标签:

杂谈

    周五过得比较轻松,由于满仓的华北制药早早确立走势,因此很多时间都用在电话上了,有打进电话祝贺的,也有打出闲聊的。其中,有一个朋友说了一段自相识以来最“智慧”的话。我大概先说因为没钱,买的不是很多,还基本上是朋友们的钱。他便说,大意是我无需着急,只要证明有持续的能力可以让资本升值,练就能长期有发现机会并把握住的实力,资本自然会来的,不用担心“1”后面没有八九个“0”。

    我不禁有点唏嘘,想起十年前的一件事,当时我刚工作,在电脑公司卖电脑。记得有一天,和一个家伙相谈甚好,他便买了电脑还特地要我给他上门安装。在去他家的路上,我才有点意识到此人是一个老板级的,开着好车,还有一间工厂,大约是做电子产品的。或许觉得当时的我很有活力,洋溢着热情,他居然对我说了一番很深远的话:“你还年轻,不用担心没有赚钱的机会,只要打好基础,爆发仅需一次机会,首先要厚积,机会迟早回来的”。

    这二个人的说话差了十年,或许现在的我在另一个行业有着和十年前的我同样的精神面貌?呵呵,如果是这样,那即便意思是初生牛犊,评价也是让人高兴的。

    由此,想说一个关于“估值”的问题。二年前,一个同学的同学操盘6000万资金,当年翻番。同学很感慨,和我说,你看他一己之力一年为资本增值6000万,一个人的价值相当于一个中型企业了。当时我和他都刚开始入行,拿这个当激励,觉得操盘手不比企业家小(正儿八经的说是投资家与实业家的比较)。但接下来二年,这个操盘手并不顺利,进入了炼狱般的阶段,当然我们相信他以后是可以更上一层楼的。提起他主要也是想说一下“估值”的问题——对一个人怎么估值呢,或者一个人怎么去理解或定位自己的价值呢?

    我自定义是一个价值投资者,对估值模型比较熟悉。估值模型有很多种,最主流的一种是DCF法(Discounting cash flow,现金流折现法),企业的价值等于其未来产生的全部现金流量的现值总和。DCF估值法通过选取适当的贴现率,折算出预期在企业生命周期内可能产生全部的净现金流之和,从而得出企业的价值。实际操作时,企业价值被简化为由头十年现金流与以假设的现金流永续增长率为基础计算出来的永续经营价值组成,两者之和即为企业的价值。也就是说,模型主要依靠三个变量,即贴现率、前十年增长率和永续增长率。我拿这个来说事,只是想用此来说一些我的感受。

    这是一个理论而已,实际应用起来很困难。一个人和一个企业一样,很难有一个永续的增长能力,百年老店天下有几家?操盘手笑到最后的典型也就巴菲特。大多数企业仅需一次失败,便要么从此倒下,要么归于平庸落寞,即便重头再来,增长模型也完全变了,估值就无从谈起。对一个操盘手而言,更是如此,利弗莫尔如此风云,最后还自杀了呢。

    但不管怎么说,DCF模型还是告诉我们,稳定性应该提升到最高的重要层面来,长续的创造能力更是无边金贵,相反,一次性收益在估值模型里是几无价值的。所以,如果那个同学的同学接下来二年还能继续翻番,那他一个人创造的价值在今年就超过很多很大型企业了。即便不翻番也行啊,只要不折戟就成,巴菲特也就靠一年28%成就的,但问题是他持续了50年。

    最后,说一下我最近的体会或看法。投资便是要寻找标的物的春天,它可以是一个宏观的经济体,可以是一个行业,也可以是一个企业。就我自己一年来的案例来说,各自最具体的例子前年年底看多大盘(宏观),元旦前看多铜(行业),以及现在的华北制药(个企)。前面二个例子虽然实践不充分,但应该说“发现”确是很完美,现在则要考验第三个机会了。 我今后若能一直独立的进行观察、发现并实践,在春天前入场,春天后离场,自己的估值当然不可想象。但问题是我能做得到么?又怎么能避免意外呢?大作手说:“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永远有一个错误在前方等着你”——不论如何估值,我08年的唯一教训就是,犯错当然是难免的,但善终是终极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和传奇的对话
后一篇:09年目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