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菲特成功的数学解释

(2009-03-24 10:44:12)
标签:

股票

三十个月前,我整出一数学公式:X=a+b*c,其中X代表持有期投资收益率,c代表持有期成长性,a、b代表PE估值调节。推导极为简单,没有任何前提与假设,过程这里忽略不谈。如果估值调节因子改为PB,会变成另外一个大同小异的公式,只是c变成了累计的ROE

这个公式可以用一堆白话般的比喻解释。比如假设我们投资的是自己的小店时,投资收益水平只是决定于净资产收益率和复合成长率,换成了股票后,那么在资本市场上就还会受到溢价估值水平的影响。也可以用数量分析来验证,搞一堆实验数据制一表格,由于参数的不同将带来结果的巨大差异,这样也会加强对公式的感性认识。

当时,从数学的角度,我把巴菲特成功的原理表达如下:

1、  首先投资最优秀的公司,这样使一项长期投资不至于有大的闪失或者不确定。

2、  最好捕捉到该公司的快速成长期(打点折也行,至少不要太差)。比如中集的十年前,万科的五年前或招行的三年前。中集在十年前世界占有率才10%,万科04年的结算额是75亿,而招行的ROE到了08年居然有30%多。

3、  需要得到估值调节的正面影响。巴菲特当然无法在美国寻到有前面提到的例子这样神奇成长性的大公司,即便是韦尔奇在时的GE也不能达到28%(巴菲特的长期收益率)的成长性,所以巴菲特需要逃掉若干次顶,抄若干次底,逃顶和抄底都不用太神奇,但却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获得估值调节上的便宜。

4、  数学的神奇魔力在于复合,这便要求做最长期的坚持,炼成石佛般的心境。

巴菲特的成功固然和他生活的年代有关系,过去的五六十年道指几乎是单边向上的,但美国只有一个巴菲特。李驰如今大力鼓吹银行股,这从大道上当然是成立的,尤其是他逃顶后现在来抄底,估值上占了大便宜,就更加没有负担了。

这看起来是一个极为浅易的模型,最宽的道路,看到的人却不多,实践的就更少了。

人说老书重读尤胜看一本新书,我重新搬出来,也是作对自己过去二年实践的反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聊王亚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