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双减〞背景下,要处理好“减负与提质”关系
(2021-10-11 07:45:51)
标签:
转载 |
“双减〞背景下,要处理好“减负与提质”关系
各位老师好!
昨天县教师发展中心到我校“双减”专题视导,有一点反思,跟大家交流一下。“双减〞背景下,要处理好“减负与提质”关系。“双减”是政治性的工作,必须要落实的,而“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无论在哪个阶段,都没有说“不要质量的”,这就现阶段摆在我们眼前的:既减负又要提质!这就对我们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蔡校,昨天在调研会上说:“我们文祥老师都喊累了,其他学校老师没被“干死”就是“双减”政策没落地。”所以,在同等条件下,我们文祥老师是要有“专业自信”的!
减:作业减负,少考试,少依靠家长抓抓作业成绩。否则,动不动家长就告我们。暑期到现在我已经写过两次《信访处理报告》。同时也没有了校外学科类培训。一句话,减掉一切外部加给孩子的一切负担,如果都做彻底的话。
所以,要求我们优化作业,优化评价,优化家校共育,优化课堂。更纯粹的比拼老师与学生的素养。
这应该要成为我校优势,因为我们老师更“专业”,更年青,团队更“专业”,更团结(其他学校几乎无教研)。
在“双减”背景下,将更聚焦“课堂”,向课堂40分要质量,求效益。我们要把“研究”二字放在心上,成为习惯,喜欢研究一节常态课,喜欢上好每一节常态课,常态课上得让学生喜欢,让自己满意是常态。我有听到老师说过不想做常规,不想做什么,但喜欢“课堂”,满足于课堂师生的和谐。多好!这应是干净的教育生态应有的状态。
数学组的“三段六学”学导课堂模式是可以借鉴的,核心是“以学为主”、“以生为本”、以学习活动板块推进,我们语文教研组能否组织研讨“三段六学”模式的展示课,沈特、蔡校也都要求我们学校语数英科全部实施推进,素娜晓琴、菁菁带领着大家,融合原订教研计划把这项“实事”落地。做一个稳定“模式”,长抓不懈,更容做实做厚做成功,更容易总结,推广。这项工作是沈特主抓的,他是我们县小学教研的“掌门人”,任副书记分管小学教研,论文案例更易获奖、个人专业发展更容易获得支持。
另一个实事:差异化作业
虽是为我县区域项目服务,但还是那句话做实了都有大用的,特别是在现在“双减”背景下,更是契合的一个机遇。我们总觉得教研员对谁谁特别好,因为确实谁谁积极肯干,不遗余力地支持教研员的工作。于公于私都应该培养她!对吧。
一项新工作刚开始做都难,因为不熟悉、因为需要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入去做。做着做着上手了,也就没那么难了。
一项你认为没意义的工作难忘,因为你觉得是形式,应付的心态。所以,我们整合好的作业设计是真正可以实施的。一个段相对统一的作业,真正体现团队智慧。
曹鸿飞老师总结:“课外作业课内化”,包括《课堂作业本》入课堂;再一个“课后作业校内化”,也就是实现“课后服务时段学生作业完成率”问题;最后,校外作业,也就是“家庭作业”,采用“差异化作业”,语文学科提倡“课外阅读+自主写作(日记、随笔)”。更系统化、序列化实施。
“双减”下,这看上去会加重教师的负担,实际上是一个机遇,(每个阶段都是一部分老师的机遇,比如这几年,特别是初中涌现一批“抓成绩好手”,各种表彰,有些直接进城)。所以现在也是一个新机遇,“研究课堂、研究作业”是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一定是有心的教师会走得更好,成长得更快。
小结:一、语文学科尝试落实《三段六学》学导课堂;二、差异化作业设计与实施(三四年级,五六年级组织实施起来、量定少的,精选几篇)
工作繁杂,需要自我整合。大家自己再找一找动力,自我调动,行动起来!拜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