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生的自画像都在这了--伦勃朗(油画版)

标签:
大师欣赏伦勃朗自画像自画像伦勃朗 |
分类: 大师欣赏 |
17世纪的荷兰,是一个富庶的时代。
1606年7月15日在莱顿的一个磨坊主的家庭,画家出生了。
伦勃朗——六个兄弟姐妹中最聪明的一个——被送入拉丁语学校读书,14岁进入了莱顿大学法律系,可是,伦勃朗对法律没有兴趣,退学并转向了他一直热爱的绘画。(来自民主家庭)这样就开始了他的艺术人生:15岁学画;19岁出师;22岁收徒(就是办画班,不过不知道有没有美术高考,画班成绩怎么样);26岁出名;28岁结婚(这属于晚婚晚育完全符合我国国情,可惜不是我伟大祖国的子民);33岁达到人生高峰;可是紧接着:36岁夫人去世,事业受阻;52岁破产;62岁儿子去世,63岁在悽惨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这些自画像就弥足珍贵的纪录了画家一生的历程。
从阿姆斯特丹学成回来,正是意气风发的时期,一切对这个年轻人都充满希望。这个时期他的表现手法很明显比较注重光线,并且带有一些当时流行的巴洛克式表现风格,其整体营造的效果让我们看到一个年轻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https://wx3/large/5f1104f6gy1fk0sedht5rj20hs0n6dgq.jpg伦勃朗自画像
伦勃朗自画像1629这(23岁就是办画班时的水平)
https://wx4/large/5f1104f6gy1fk0seo1kt7j20hs0n5dgd.jpg伦勃朗自画像
伦勃朗自画像大约1629
https://wx4/large/5f1104f6gy1fk0sevla59j20hs0lr3zf.jpg伦勃朗自画像
插羽毛贝雷帽的自画像 1629年 板上油画 89.7×73.5厘米 波士顿的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博物馆
https://wx4/large/5f1104f6gy1fk0sfc8qjjj20hs0lu75g.jpg伦勃朗自画像
自画像 大约1629年 板上油画 38.2×31厘米 日耳曼纽伦堡
https://wx3/large/5f1104f6gy1fk0sfmbogkj20hs0madi6.jpg伦勃朗自画像
笑的人。大约1629年至1630年 15.3×12.2厘米 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画廊
https://wx1/large/5f1104f6gy1fk0sftl8f2j20hs0lztad.jpg伦勃朗自画像
伦勃朗笑的年轻男子的半身像 大约1629年至1630年 41.2×33.8厘米 阿姆斯特丹伦勃朗故居博物馆
https://wx1/large/5f1104f6gy1fk0sg27gkyj20hs0ll75o.jpg伦勃朗自画像
自画像(1628年至1629年),伦勃朗
https://wx2/large/5f1104f6gy1fk0sgf5m8rj20hs0m6abn.jpg伦勃朗自画像
1629 老绘画陈列馆慕尼黑
https://wx2/large/5f1104f6gy1fk0shfabd4j20hs0lqwg9.jpg伦勃朗自画像
自画像 1630年石油铜 15.5×12厘米 斯德哥尔摩国家博物馆
对伦勃朗来说,1631年前往阿姆斯特丹时遇到的经纪人亨德·凡·优伦堡(Hendrick van Uylenburgh) 可以说是他的贵人,正是他给伦勃朗在阿姆斯特丹这个繁华德都市开拓了市场,也正是由于他,伦勃朗才认识了后来的夫人同时也是优伦堡表妹的莎丝吉雅,并与其在1634年结婚。
https://wx3/large/5f1104f6gy1fk0si7mqhgj20go0lwgmv.jpg伦勃朗自画像
自画像与狮子狗东方装束自画像 1631年至1633年 板上油画 66.5×52厘米 巴黎小皇宫
https://wx4/large/5f1104f6gy1fk0sifxfwbj20hs0nzdgx.jpg伦勃朗自画像
自画像 1632年 板上油画 64.4×47.6厘米 格拉斯哥凯尔温格罗夫艺术画廊和博物馆
https://wx2/large/5f1104f6gy1fk0sikpf7sj20hs0n3t9g.jpg伦勃朗自画像
穿着扭矩和金链的自画像 1633年 板上油画 70.4×54厘米 巴黎卢浮宫
https://wx1/large/5f1104f6gy1fk0sirhg34j20hs0nq3zi.jpg伦勃朗自画像
伦勃朗自画像(纽约)1630-1635
https://wx1/large/5f1104f6gy1fk0sj5kljfj20hs0ls0u0.jpg伦勃朗自画像
自画像 1634
https://wx4/large/5f1104f6gy1fk0sjgiehoj20h80m8aaz.jpg伦勃朗自画像
戴金链的自画像 约1635
https://wx1/large/5f1104f6gy1fk0sk1in17j20hs0ldta3.jpg伦勃朗自画像
伦勃朗 戴贝雷帽的自画像 1640
https://wx4/large/5f1104f6gy1fk0sk67wbrj20hs0mjdhh.jpg伦勃朗自画像
伦勃朗 - 伦勃朗和萨斯基亚在浪子的场景
https://wx1/large/5f1104f6gy1fk0skb6gzej20hs0ql3ze.jpg伦勃朗自画像
伦勃朗自画像1635
https://wx3/large/5f1104f6gy1fk0skhch6dj20fr0kaq3g.jpg伦勃朗自画像
伦勃朗自画像大约1637
https://wx1/large/5f1104f6gy1fk0skn6gobj20e30i2gm6.jpg伦勃朗自画像
伦勃朗的对建筑的背景下,1637
https://wx1/large/5f1104f6gy1fk0skrp6hhj20hs0kl0tz.jpg伦勃朗自画像
伦勃朗 - 自画像的年轻男子
伦勃朗住上豪宅、事业达到高峰的阶段,作品中明显感觉到他已经成为上层社会的一员,开始显现出上层人士的优雅,其表现手法摆脱了之前的巴洛克式,向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风格靠拢。整幅作品构图是非常完整、稳定的三角形,是模仿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家提香(Tiian)的肖像画构图;对于用色也变得更加沉稳,收敛;最重要的是画家眼神的表现,带着一种高贵与坚毅,淡定与自信,很好的体现了那时获得社会地位后的气度和自信。
https://wx3/large/5f1104f6gy1fk0skxba5vj20hs0l8wf4.jpg伦勃朗自画像
伦勃朗自画像 油彩 102×80厘米 1640
https://wx3/large/5f1104f6gy1fk0sl3u466j20hs0ma3z5.jpg伦勃朗自画像
自画像伦勃朗1641
1642年,那一年他创作了那时遭人排挤而现在举世闻名的《夜巡》,祸不单行,画家最爱的妻子也在这一年去世,从此伦勃朗的生活一落千丈。
https://wx4/large/5f1104f6gy1fk0smpwp85j20hs0l1js8.jpg伦勃朗自画像
自画像平顶帽1642年1月1日
https://wx1/large/5f1104f6gy1fk0sn2jc57j20hs0m63zh.jpg伦勃朗自画像
伦勃朗 戴了帽子和两条链的自画像 约1642
https://wx4/large/5f1104f6gy1fk0sn75p12j20go0jwwf1.jpg伦勃朗自画像
伦勃朗 贝雷帽和红色披风的自画像约 1645(1643-1648)
https://wx2/large/5f1104f6gy1fk0sncwx0yj20hs0lhjsh.jpg伦勃朗自画像
自画像 1650
https://wx1/large/5f1104f6gy1fk0snoh4ezj20hs0ott9m.jpg伦勃朗自画像
大型自画像 1652年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维也纳
https://wx2/large/5f1104f6gy1fk0snvjewgj20go0kqdgl.jpg伦勃朗自画像
伦勃朗 自画像 1654年1月1日
https://wx2/large/5f1104f6gy1fk0so68fp5j20hs0leq4g.jpg伦勃朗自画像
自画像 伦勃朗 1655
这张作品是1658年创作的,这一年画家的豪宅被拍卖用来抵债,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画家自身:由于之前是迎合大众口味所以其作品十分受欢迎,但是现在,当他得到些成功之后,便更想去追求自己的东西——自己认可的而不是观众需要的。于是,画家越来越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创作,就和大众距离越来越远了。这时期的作品明显能感受到画家越来越注重探索如何表现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在这幅作品中,人物是稳定的等腰三角形构图,背景是比较统一的深色,这样更能烘托画家的坚持和孤独。
▼
https://wx3/large/5f1104f6gy1fk0sozi1odj20hs0n175e.jpg伦勃朗自画像
自画像 伦勃朗 1658
https://wx1/large/5f1104f6gy1fk0sp3urf8j20hs0m5gmh.jpg伦勃朗自画像
自画像 1659 布面油画 52.7×42.7厘米 苏格兰国家画廊
https://wx1/large/5f1104f6gy1fk0sp8tzadj20hs0n1t9a.jpg伦勃朗自画像
伦勃朗 自画像 1659
https://wx3/large/5f1104f6gy1fk0sph3fsmj20hs0m70u5.jpg伦勃朗自画像
1659 30.7X24.3
1660年,伦勃朗54岁。画家生活的潦倒在此画中一览无余。画中艺术家身体虚弱、神情悲凉,一副逆来顺受、准备接受死神安排的老人形象。
https://wx2/large/5f1104f6gy1fk0spmev6lj20hs0mkgni.jpg伦勃朗自画像
伦勃朗 1669
https://wx2/large/5f1104f6gy1fk0spu9sl5j20hs0kswfi.jpg伦勃朗自画像
伦勃朗自画像 1660 WLA博物馆
https://wx1/large/5f1104f6gy1fk0spxtt95j20hs0l7wf4.jpg伦勃朗自画像
作为使徒圣保罗的自画像 1661(国家博物馆)
身边亲人相继去世,只剩下他孤苦伶仃,然而在他的作品中竟然看得到笑容,而这笑容也不是一般的笑容,是一种自嘲,是对生活对命运对人生的嘲笑,为了表达这种态度,这两幅作品明显笔触十分清晰,眼神的刻画十分到位,整个画面不那么分明,似乎什么都是混在一起,这样就更能体现出生活的潦倒,态度的淡然。
https://wx4/large/5f1104f6gy1fk0sq1jr0oj20hs0mogn4.jpg伦勃朗自画像
作为宙克西斯笑的自画像 1662 82.5X65cm (瓦尔拉夫理查尔茨博物馆,科隆)
1661年,伦勃朗55岁。此画后面有两条整饬的弧线条,这样的明晰整齐的线条在伦勃朗的画中是少见的。有人分析伦勃朗是用这样的几何线条来象征尊严和高贵。
https://wx1/large/5f1104f6gy1fk0squpbjqj20hs0lfdgv.jpg伦勃朗自画像
有两圈的自画像 1659年至1660年 114.3X94cm (肯伍德别墅,伦敦)
https://wx2/large/5f1104f6gy1fk0sr0nr8aj20go0lodhn.jpg伦勃朗自画像
1669 71X54cm
https://wx2/large/5f1104f6gy1fk0sr7n12jj20hs0m03z9.jpg伦勃朗自画像
自画像 1669 63.5X57.8cm 伦敦国家美术馆
画家最后几年的自画像,和前面的几张自画像比较,会发现到最后画家已经不再把自己当作一个战士,而是看淡了生活的苦难的老人。
伦勃朗,1669年10月4日,离开了,离开的无声无息。但是,他却又真正的留下了,留在了历史中,成为不能磨灭的一页。
伦勃朗(1606—1669)出生于莱顿一个磨坊主的小康人家,曾入过大学,不久捉缀学当了画家,干上了专画肖像的热门职业,并娶了一个福家小姐。妻子富裕的家庭为伦勃朗事业成功的基础。直到1642年妻子去世前,伦勃朗一直是上流社会的肖像画家。此后,他的事业开始衰落,伦勃朗开始陷于债务之中。当伦勃朗1669年去世时,他除了几件旧衣服和画具外,没有留下任何财产。人世沧桑,人情冷暖,给伦勃朗的绘画打上了强烈的生活烙印。
事实上,人生的巨大变迁的确造成了伦勃朗绘画的重大改变。在他生活顺遂的四十岁之前,他的绘画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缺乏独创性然而却有着熟练技巧的人物肖像画,如《解剖课》和《造船者》等;另一类是以夸张甚至是粗野的风格创作的神话和宗教画,如《普洛塞耳皮那被抢》和参孙的失明》等。此时的伦勃朗尽管也是荷兰的一位优秀画家甚至也可以称为天才,但却不会是一位有巨大影响和独创性的大师。在他的妻子去世后几年,1644年,伦勃朗生活的每况愈下造成的窘困开始影响其画风的发展。伦勃朗不再画那些平庸的肖像画和一些神秘玄想式的神话题材,他开始愈来愈多的选择那些有着深刻人性的题材,他在宗教题材中注入了父爱、怜悯与饶恕的主题,贫困的生活也改变了他的视线,他把下层普通的穷苦民众画入了他的作品之中。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拉菲尔的圣母已经成为人世间上流社会的理想化的贵族妇女的话,那么,在伦勃朗的《圣家族》中,圣母已成为一个普通的贫苦人家的农妇,而其家庭,的确也全然是一个简陋而温馨的农民家庭了。此时的伦勃朗以正视现实的态度在下贱粗丑的普通民众身上寄寓了自己的理想。
人世炎凉使得伦勃朗对人的理想也更深入。他的人物画中开始出现一种前所未有的对人物心灵的表现。伦勃朗认真地观察他的表现对象,他认真地表现他们的富于心理透析意味的姿势和人与人间情感交流的微妙关系,以及他们脸上每一个细节所透露出的心灵的悠长意味。伦勃朗的自画像是著名的。年轻的无忧无虑的伦勃朗曾经把自己画成漫画式的美化青年,戏谑般浪子,装扮式的文艺复兴的廷臣。他仔细研究过自己的脸部特征和各种表情、皮肤与头的不同式样,采取各种姿势、穿着各种服装,运用不同的光照,直到贫困饿生活在他的面孔上留下的深刻的印迹。伦勃朗的人物总是给我们透露出复杂的心灵的信息。伦勃朗的绘画有富于情感的丰富色彩他的色彩总是那么深沉、厚重,在一片深棕色的基调中,他谨慎到使用着有限的亮色。他利用织物的华贵的闪光,在明亮的金黄、朱红的点缀中构成一片漂亮的暖调,他在这种调子中又不时穿插些鲜明的蓝、绿等冷色,使其颜色如同宝石一般熠熠生辉。
也许,伦勃朗对光的使用给人的印象更深。如同他谨慎地使用亮色一样,他也独到地运用明暗。他自由地戏剧性地处理复杂画中的明暗光线,他利用光线来强化画中的主要部分,也让暗部去弱化和消融次要的因素。他这种魔术般的明暗处理构成了他的情节性绘画中强烈的戏剧性色彩,也形成了伦勃朗绘画的重要特色。
伦勃朗是个多才多艺的画家,他画肖像、人物群像、风景,他还画极为精美的腐蚀法铜版画,在荷兰绘画的所有类别中,他都是最重要的人物,无疑,伦勃朗也是影响世界绘画发展的最重要的大师之一。后世的荷兰伟大画家梵高曾面对伦勃朗的画说过,“你知道吗,我只要啃着硬面包在这幅画的前面坐上两个星期,那么即使少活十年也甘心。”这就是伟大的艺术不朽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