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德国中国上学 |
分类: 兰/教育 |
福福和佑佑都出生成长在德国,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一直被德国文化教育着.
到现在一个十四岁,一个十一岁时,我们居然决定带他俩回国念书.
嗯嗯,据说国内的父母们好像都想送孩子出国读书.
我们也犹豫了多年,但还是迈出了勇敢的这往回走的一步.
回来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大方向上,我们大人都需要回国发展.
虽然德国的大环境把他俩教育得除了不爱学习外,其它都还挺好.
但眼见孩子们的注意力慢慢集中在吃喝享乐,电脑屏幕上...我们决定该给他俩换换地方了.
实话说,他俩不是小小孩,都有思想了。回来上学将要面临的具体困难情况,我们也很没数,走走瞧吧...
毕竟对我们大人来说是回国是回家,而对这俩个孩子来说是去国是离乡,心情大不相同.
回来后送他俩上的是一所双语学校.住宿制.周末才回家。挺好的学校.
到现在有三个月了.刚去学校时,福福佑佑几乎什么也听不懂.
佑佑上课坐不住,别说语文了,连他最强项的数学也不行,因为那些百,千,万,亿的汉字都不会写.
而福福头几天竟不适应开口说汉语,宁愿用英语和大家说话...
我清楚他俩经历了怎样的大改造.这是他俩面对的最大的挫折和挑战.
开始一段时间里用他们的话说,就一个字:苦。学校是监狱.佑佑躲在宿舍的卫生间里掉过眼泪,福福息灯后捂在被子里哭过.周末在公园每当遇到说德语的老外时,仿佛见到了故乡亲人般亲切...
嗯,还好,感谢我这俩个还算坚强的孩子。他们已经渡过最初的困难了,并有了很不错的进步.
前几天放寒假回到家,他俩都说,在这里上学过得挺高兴的。
下面我写写俩个孩子对中国学校的最新鲜感觉,虽然幼稚但真实,以便给大家提供个比较东西方教育差异的机会.
小学五年级 佑佑说
* 中国的老师都太厉害了,管得太严了.但老师都挺好的,都挺年轻.
* 中国的同学我还有点不太懂,他们变化很快,常常说话不算话.但比德国孩子大方,但他们胆小。
* 中国我最喜欢的是穿校服,升旗,做操,军训,这些德国都没有。我现在会把被子叠得像豆腐块一样整齐了。
初三 福福说
* 中国老师挺负责的,不懂课下问老师都会耐心讲,要求每个学生都得学好.有人情味.
* 中国同学都挺好的,但好像每个人都差不多,除了学习好像没有其它兴趣。还像个不自主的孩子.
*在中国学习好像有的地方比德国容易,有许多课只要背下来,去考试就行了.
福福觉得在中国学校每天生活学习都挺充实,他还竞选当上了中学部的文艺部长。
他还和另外两个同学去找学校董事长谈他们对学校一些制度现象的意见和建议。
班主任对他期末的评语是:" 不仅有帅气的外表,还有最善良的心。电脑技术超高,为班级的卫生管理做出了贡献.经营自己的强项,路越走越宽."
最后他俩总结说,如果中国能像德国一样整洁干净,注意环保的话,就好了。
对他俩这样的孩子,并不是混血儿。如果一直在德国,怎能全面体会理解喜爱中国文化呢.将来只能是个可怜的黄香蕉.而让他们能像国内的孩子一样在自己的土地和文化里成长学习,是我们做父母该为他们创造的条件.
尽量接受多元文化的教育,将来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最后我再总结一下,初步的感觉是德国教育优缺点各占一半,而中国教育优缺点也各占一半.
有些感悟我曾在
还有那天读了豆豆妈转载的博文,80后父母:为什么我们不想让孩子在美国上学?我还是很以为然表示赞同的。
不过我认为无论如何,国外的教育里,学龄前的教育是十分好的。培养孩子从小,也就是学龄前,或小学一二年级前好好玩,在玩中学习好品德好习惯,这是孩子一生中最宝贵的素质教育,自由自在的时光。家长老师真的应该重视这时期的启蒙开发。
所以我认为该玩的时候让孩子尽情地玩,该学的时候让孩子认真地学,才是好的教育。
至于自己的孩子该出国去学,还是在国内学,全要看孩子本身缺什么,再去补什么。
我们带孩子回国读书,好像是得失各一半。
但我希望从大方向看,让他们的成长经历更饱满些,应该是件有意义的事。能取长补短就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