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玩画画吧,让童年更美好 家长篇

(2010-11-16 02:55:07)
标签:

儿童

怎样

学画画

玩画画

家长

重要

育儿

分类: 黄/童画

 

http://s6/middle/5f10cef8g9516480da0d5&690家长篇" TITLE="玩画画吧,让童年更美好 家长篇" />

 

关于孩子学画画这个题材真是有些大.我想了想,请允许我还是先把“学“改成“玩“再往下写.玩画画多有意思.

 

首先,我发现,孩子在童年时期,个个都能当小画家.都能玩出很棒的画.

这跟孩子是否具有绘画才能关系不大,而是跟孩子的童年,爱玩可爱的天性很有关系.

也跟家长老师由衷地没有阻止他们玩,正确地引导启发很有关系.

 

童年时期画画其实是孩子做游戏的一种方式.每个孩子都爱玩画画.

这个时期,家长和老师的作用应该是努力做到让孩子自由自在地享受玩画画的乐趣和怎样玩出高质量. 玩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玩得尽不尽兴的差别.平时孩子生活中数学,语文,英语...都是得去学,但唯有艺术应该是人类自古就用来给心灵放松的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不是去学,而是去享受娱乐,感觉体验,思考表达.其中画画,尤其是在童年阶段,是孩子不由自主表达情感的需要,逃避束缚,自我寻找快乐的需要.在最初能用笔在纸上涂抹出线条和色彩时,画画就像喜欢吃糖果一样吸引他们去玩.

 

但是好景不长,太多的家长都非要把孩子想玩画画的天性,改成去学画画的状态,问题就出现了.不知从哪天起孩子会给自己扣个大帽子,说:我画得不好,我不会画.于是从此损失的不只是对画画的兴趣,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头脑.

 

要说我的主要精力并没放在教孩子画画上,应该属于业余爱好.但就是这样也连着教了有六,七年了.这些年来有幸当了一批又一批孩子的美术启蒙老师.孩子们也送给我一个美好的童心世界.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我常在思考,试着用家长的感受,画画老师的体会,艺术专业的角度去看待怎样是正确的教孩子画画的方法.每次下课时我都会嘱咐孩子们把他们的画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讲讲都画了些什么.我就想,他们的父母会不会夸夸他们,分享他们画画时的快乐呢?

 

因为家长的观念太重要了.比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通常都是家长看到孩子在家很爱画画,于是想送孩子去学画画.愿望就是能学会画画.

 

但是什么叫做"学会了画画"?往往家长和老师的看法是不同的,国内和国外的标准也是不同的.

其实什么是好画,专业和大众的评价就是不同的.每个人的品位口味也是很不同的.

 

我是从小从少年宫,美院附中,央美这条国内最标准的美术教育中学出来的,在德国又接着学了专科大学里的传媒设计专业,想想当时国内的先生们教我们画画和做人, 令我敬佩并受益至今.在德国几个好教授的指点启发,又使我明白了许多东西.对设计,绘画这两个圈子都有体会.另外俩个儿子的小学,中学美术课,以及我的教课实践.还让我补上了西方幼儿美术这一课.所以对东西方美术教育是有很多感悟的.

 

先简单举个例子,比如 眼前有一朵很美的玫瑰花,画下来.

在国内一般努力的标准是,谁画得最像这朵花,谁就是画得最好.

在西方是,这朵花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样,画出你不同于别人的感觉,就是好画.

一个是无我境界,一个是找到我,这大概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标准吧.

 

家长们也许不相信,在德国传统学画画已经不在主流,这里美院的教授跟我说,我们要的学生是没有经过任何技巧训练过的,一双"会画画"的手,表达出的画面是不真实不自由的.当国内的艺术学生还在捧着欧洲大师的画册满脸崇敬时,他们自己早已把这些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画归为历史.照他们的话说,印象派只属于博物馆,毕加索都太古典了.虽然我这里不想评价国内美术教育和西方的所长和所短,但对于孩子学画,家长最好还是要把视线放远,国际化一些.否则像德国的大学美术和设计专业每年成批地拒绝国内来报考的艺术学生,为什么? 因为那些作品太像样了!好到看不出其它有意思的东西.

家长们不是都在报怨国内的教育压抑孩子的创造性吗,那么玩画画真的是可以让孩子摆脱掉束缚,灵活想象起来,自由自我起来的很好的训练.

所以家长看孩子的画,怎样判断好不好,千万不要仅用线条画得直不直,画得像不像,涂得匀不匀这个老套标准来衡量.这点芝麻小本事十岁以后的孩子不用学就会了,有绘画才能的孩子真正地去学绘画应该是十岁以后的事.童年时不要检了芝麻丢了西瓜.

 

什么是学画画的大西瓜呢?那就是玩一样地去画画,体验自由,乐趣,创意.

怎样判断孩子是否画了一张好画,是否上了美术兴趣班后有进步呢?

 

首先当然是看孩子是不是很喜欢,很专心地在画,兴致勃勃地,雄心勃勃地陶醉在画画的过程中..

这样,无论孩子过后举给你的画画成啥样,都是好,都要夸奖.

 

然后是耐心地听孩子讲讲都画了些什么,只要能听出(注意不是看出,也许看不出什么)

听出画面里有个丰富的情感,有趣的感觉,出乎意料的可爱联想,天马行空的故事...具有哪一点都是好,夸奖.

学了一大阵画画后,孩子有没有学会更细心地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对视觉的感受更敏感更精致,比如对衣服的色彩搭配,对自己设计生日贺卡的自信,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冒出好主意好创意...

 

还有一点是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所以画出的画也是不同的风格.有的细致整洁,有的奔放强烈.这些都是个人特色,就像大自然里各种各样的花朵,每一朵都很美,都有它的动人之处,并没好坏之分.只是画画时胆大心细很重要,心细胆不大是拘谨,胆大心不细是了草.

而且老师教的同一个题材,每个孩子画出来都应是不同的色彩和构思.开出属于自己的那一朵花.

 

还有因材施教很重要,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满足老师玩乐感性的启发.有些孩子理性些,成熟些,想要学透视,学客观.那么顺其自然,学技巧会让孩子更满足.虽然一但进去,也许就像进了一个牢笼,比如国内的应试美术教育.这样的训练是好是坏,要看小时侯,童年学画时是否抱住了那个大西瓜.这样日后会有本事成功越狱,带着一身高超功夫却又能达到自由地艺术表达境界.那就很强大了.呵呵,这段指的是大孩子学画.写远了.

 

对于不走美术专业的孩子来说,学习怎样画不重要,但懂得怎样自由地玩画画很重要.

这样对艺术主动自信的体验后,鉴赏能力会很好.这也是西方普级美术教育的成功之处.

在德国我接触的不少人虽然不会画画,但对艺术的判断力很不错.

我家的两个孩子我们几乎没教过怎样画.完全让他们自发地去画,然后把他们的画贴在墙上表扬.但做为画画老师,面对前来学画画的孩子们,必须得教点什么时,心情是复杂的.因为家长有期待,让家长满意,还是对孩子负责.其实孩子怎么画,不能教成人那一套.对于越小的孩子,教得越多越是错.孩子的模仿力极强,比如一样东西,教孩子这样画,就等于把其它一千种那样画的可能性给排除了.可事实上,每一个孩子对同一个东西都有完全不同的感觉.这是最可贵的个性.更何况孩子小脑袋里具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家长老师所不及的.我们倒要向孩子学习.

 

许多家长都认为自己不懂画,不会辅导孩子画画.

其实,面对一幅画,不应去评价好还是不好,

而是说我喜欢还是不喜欢.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权力.

另外每个家长都懂生活吧,最美的艺术来自生活! 生活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懂生活的父母绝对有能力指导孩子画画的.带着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去引导启发孩子好好地把画画玩个够,

让孩子自由的天性在玩画画中释放,而不是在学画画中熄灭.

让童年因快乐地玩过了画画而更开心更美好.

这样,孩子玩出的是未来

一颗热爱生活的温暖的心

一双独特的能判断美的眼睛

和能为内心制造快乐的双手

和一个总是充满灵感的会思考的头脑.

当然,好处还不止这些...

 

 

下一篇预告:孩子篇 不同年龄段孩子画的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