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交游
方飘鸿 文
明代大儒陈继儒先生语:
“人生一世有三乐:开卷读书,闭门修禅,一语济世。士君子贫不能济物,遇人迷障处,出一言点化之,亦为济世济人。”又云:
“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又涵养品德济不识字之人,可谓功德”!
——是以为题记
古人三乐:其一乐读书,其二乐参禅,其三乐交游。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友!
如此方能打开视野,扩展胸襟,人情旷达……
读书,是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的独有姿态,虽然,我们人类很多行为与动物无异,所幸惟有读书一项,使我们与动物拉开了距离!
如今,网络流行词汇中常常看到切齿的痛骂:“禽兽不如”!
佛家语:“人生难得,中土难生,珍惜人身啊”!
实实的是为善言告诫啊!
清人涨潮语云:
“赏花宜对佳人,醉月宜对韵人,映雪宜对高人……
对渊博人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诗书……”
读书与交游,即择书与择友,贵在一个“择”字。
天下苍苍,人海茫茫,人生能遇三五知己,同声相知,意趣相投,
交友若读书,知己之缘莫若“眼缘”,一个缘字,道尽其中微妙!
同样是学者,周汝昌先生的“迂腐”,余秋雨先生的“优雅”,易中天先生的“诙谐”,却是趣舍万殊,天壤之别,他们未必能走到一起,成为知交。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性情而分!
择友与择书,全在于个人秉性与个人素养之分别,“各花入各眼”,真真是不能勉强的。
中国帝王之家,历来都重视子孙的教育,太子们读书之所谓之“尚书房”,可见崇尚诗书!
从帝王到士大夫,几千载以来,读书从来就是“人之大乐之所在焉”!
我们读书,从古人的文字中接受萌养教化,此为文化的移人之力。
我们著书写作,也是继承与传递这种无形的力量!
王国维先生说:“文学艺术之于人类,其内足以虑己,其外足以安人。”
向内是润养心灵修身养性,向外则是春风化雨教化灵魂。就如黑夜里高举火把,点亮自己同时照亮别人,文学艺术之途的朝圣者,所求不过是精神的快乐与灵魂的安住!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古人把“群”字的“君”写在上,“羊”写在下,是很智慧的创举!
分析起来颇具匠心:君王,君子都当是人群的榜样!
王羲之把“惭”字写成车在旁,斤在右上,心在下,探究下来原意竟是“人无惭愧之心,何以远行”?躬身自省是圣人教诲,人非圣贤岂能无过,知错能自纠,善莫大焉!
3岁小孩,求知欲是发乎天性的,“人不学,不知礼……”,可见,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
所谓“知书达礼”!
中国人的“礼”字,除了行为举止的规范礼仪之外,还包含了“教养”之意,教养一词的涵义是“因受教育而涵养的礼貌风度”!
一个礼字,其实就是一个人的风度,气质!
择书如择友,相反,择友如择书!
好书如嘉友在侧,也如美人在怀……好书若善人居侧,若入芝兰之室,久之必染其香……
人生需要读书增进学识,犹如需要高情雅趣的良朋嘉友怡悦身心,此正是“兰亭雅集”的千古魅力所在!
君子同行,大道不孤!
飘鸿2012年6月2日于浣花溪畔落雨草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