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赵氏孤儿》
(2010-12-30 08:00:47)
标签:
文化 |
第一泡:闻香;
第二泡:品味;
第三泡:澄怀!
出生于艺术世家的陈凯歌导演对艺术当拥有绝对的自信,然而对票房却心怀忐忑,故而走了“大众路线”,活生生将一部“贵族史诗剧”演绎成了“平民杂剧”。
总体观感:故事改编平淡,电影语言苍白,人物刻画简单,没有催人泪下的悲剧力量,也无波橘云诡的悬念跌宕。把类似王子落难复仇的险难故事,拍成大臣与平民的恩怨纠葛……仅为追求博取大众眼球的戏剧情景,而忽视了艺术的真实!剧中现代人的语言对白,削弱了此剧应有的份量与尊严,总之令人失望!
然而值得惊喜的是,王学圻这个影帝(我封的)的出彩演出,使这部温吞平庸的电影变的耐看而视觉非常。他的一个眼神,一声音符,一个举止,都令人沉醉入迷!此剧倘无王学圻,必是惨不忍睹!
这就是个人魅力!
王学圻才应该代表中国最高演技的巨星走向国际!
至于葛优,还是当回到冯小刚的《非诚勿扰》去演那种“冯氏二郎神”!
黄晓明的角色和演技,一样的空洞与苍白,是剧中一个最虚设不能令人信服的角色。
剧中最大的败笔是庄姬与程婴的“聊家常”,一个贵族妇女对平民草医说:“你的夫人……”
“夫人”可不是随便可冠以的称谓,大凡贵族或一品高官的内眷,或个人声誉卓著的女性,才有资格。
……
小人物的壮举,是陈凯歌对该剧的定位?
可惜,壮举所蕴含的人性光辉却在“阴谋复仇”的卑微之下萎缩!
“隐忍”一词,原是指那种高贵的人格与修为!
后主李煜,徽宗赵佶,原本是逸仙,可惜命运让他们做了皇帝,他们的“忍辱”,从另种角度讲也是高贵的“忍修”!
赵孟頫更是将悲剧人生演绎的回肠荡气……
天生的媚骨与情势所迫之下的忍辱是不同的骨感!
惜哉《赵氏孤儿》,陈凯歌将悲剧艺术的震撼力化为了空气……
(电影原本是遗憾的艺术,也许不该苛责凯歌的“为人民服务”的思路?中国现今没有纯艺术的土壤!不能怪他,只能怪大众缺乏审美品位!)
2010年12月30日于浣花溪畔落雨草堂
赵剧的悲剧性——摘自京剧赵氏孤儿注释 元人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作为中国悲剧的一种类型,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悲剧文化精神。1912年,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一书中指出:“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如《汉宫秋》《梧桐雨》《西蜀梦》《火烧介子推》《张千替杀妻》等,初无所谓先离后合,始离终亨之事也。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
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王国维对元代杂剧《赵氏孤儿》在中国悲剧发展史上的地位把握得相当准确。而话剧《赵氏孤儿》则从根本上颠覆和瓦解了这个中国悲剧存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