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迅“伤”了人的心

(2009-07-15 16:51:50)
标签:

悲剧

文人

鲁迅

方飘鸿

两性

分类: 心情随笔
鲁迅“伤”了人的心

    ----话说悲剧艺术的

 

文/方飘鸿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是说鲁迅的笔锋犀利,伤了很多人,还说鲁迅在文化成就方面不及胡适,云云。

   清代国学大师辜鸿铭先生说:中国文人留给西洋人的整体印象是“温和”,是孔门君子形象“温良恭谦让”,温文儒雅如胡适。胡适温和到啰嗦,读他的文集不如鲁迅的痛快!

   鲁迅并非只是杂文独占鳌头,小说也写的顶级。他的《伤逝》把现实的凄惨血淋淋的展示给读者,让人几乎窒息,痛苦到将死。此为悲剧艺术的震撼力!象地震带给人的心灵震撼!尼采说:“悲剧就是把美好毁灭给人看的艺术”!

   胡适鲁迅都说过,似乎变成了他们说的。读胡适鲁迅的随笔,可以看到发端于唐宋八大家,至于师承关系很难说清,鲁迅个性鲜明,胡适比较模糊,代表了中国文人的群像。鲁迅不是诗人,他的诗,过于理性,必伤其美。他那首漏船载酒泛中流,有点汉武帝《秋风辞》的借用意思。鲁迅的冷峻,用现代词来形容就是酷!性情如此,是遗憾,不可强求。好比让易中天老师去跳摩登舞,那是为难人。

   并非每个文人都可以是诗人,或象晏殊秦观那种“十里春风柔情的主”,与身俱才的毕竟难得。况且诗人中也有豪放与婉约之分。身世,处境,才情才具才调,各有参差,岂能强求。骨气,辞采,实难兼得。所谓“骨气奇高,情兼雅怨”那是诗词美学的完美境界,千百年来兼者无几。个人特质决定写作方向。暂且不论。

    话说《牡丹亭》,可谓悲剧中的极致。销人魂,摄人魄。据说《牡丹亭》自问世后,读之伤心而亡者不少,清代名伶商小玲因扮演杜丽娘入戏太深,而气绝于戏台之上。明代诗人冯小青题句《牡丹亭》:“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夜读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悲剧,就是为的伤人心,从而引起强烈共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生死相许”。宋代词人元好问,也是悲情演绎到极致。

   话说太和五年,儒士元好问赴赵州赶考,道逢一捕雁者云:今日捕雁一支,杀之,另之虽脱逃而久久不去,哀鸣于树后竟坠地而死。元好问买下双雁尸身,葬于汾水之滨,累石为记,并著此《迈坡塘》吊之,后路经此处的雅人儒生,无不题诗于此,曰《雁丘词》。真乃感人至深。每读伤心之句,必流泪一番。所谓伤感,真乃享受。人,倘是丧失了感动神经,岂不如孟子所言:人无四端,亦非人也。

    鲁迅,绝非无情,而是大悲情!他到底是我心目中的文化英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