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则天龙首凤身之谜

(2022-04-07 07:44:36)
标签:

武则天

文水县

《人文中国行》

关帝山

葫芦

隋去唐来,盛世御风。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

武则天绝对是一个奇迹。她用盖世的美丽、绝顶的聪明,在男权一直占尽优势的世界里,在传统封建的父系社会中,硬生生地在初唐插进一段武周王朝,建立起一个女性当主宰的崭新帝国。

武则天龙首凤身之谜


武则天(来源:hi.baidu.com)

惊鸿一瞥,锁定永恒;动静有致,成就女皇。才人——尼姑——妃后——帝王,武则天世无二出的人生轨迹,离不开个人命运的精到把握,离不开太、高二宗的抬爱专宠,离不开冥冥上苍的格外眷顾,自然也离不开风水擘画的神来之笔。

甘谷灵凤山“唐王坟”,两重玉台暗含了“女主代有天下”的可能(详见桐源居士《千年堪舆——月泛金瓯》第一章“凤马曌唐”)。那是李唐祖荫间接提供的一个机会,直接明示的主人风水根基在哪里呢?

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武则天祖籍地、武则天父亲武士彟遗令归葬的地方,一个毗邻两村约千米的西侧山地。那里,有着怎样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非凡气象呢?

吕梁山脉最高点关帝山的一支龙脉,向东南百里腾虵,经二次过脉,接力前行,突然径东变换脱蜕,十里延绵,蛰伏待机,再逶迤东北,临近文水北部时折转东南,蜿蜒递进,面向汾河平原跃然而起,扶摇出行,结啸天龙形。世居文水的武氏先祖,尽扦龙头山一带。

而随着武家坟的出现,一个人物诞生了——那便是武则天。

龙凤合体,燮理阴阳。美哉武则天,伟哉武则天。武则天的神奇,因风水而定格,惟风水可通释。

 武则天龙首凤身之谜


202069日,《人文中国行》摄制组赴山西省文水县考察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发迹风水。

“文水”县名,因境内文峪河自管涔龙门而下,至于峪口,水波多纹,故以文水名之。

数千年过去,文水历史变迁,不改山河梗概。祖籍文水的武则天,风水之根深植县西武家坟。

武家坟龙脉来自关帝山,关帝山是武家坟太祖山。

吕梁山脉最高点在关帝山,主峰孝文山海拔高度2831米。

关帝山、孝文山名为二山,实为一山二峰。两峰横布,西为关帝山,东为孝文山,相距约2公里。

武则天龙首凤身之谜


武家坟宏观卫星摄像图

西东走向的孝文山,不忙他去,仍向东偏北。约1.5公里,左分一支潇洒北折,迤西北充分延伸,展翅晒翼。北山隔侍之,长留沟壑深深。龙脉折转东南,为赫赫岩山。

山如其名,赫赫岩山其高不最,较孝文山低逾百米,其巅亦无岩石,但山势赫赫。山顶俨似五角菱形,是为金星。南北出角拖撑,西北连接孝文山,走向弯转东南。

龙脉从关帝山起,至赫赫岩山止,共约5公里,三点连线,构成一个舒展的钝角三角形,宛如在山巅之上搭建了一个巨型支架,稳定性大增。

更为重要的是,龙脉经历了一个转折,赫赫岩山体性大变,由木转金,傍生尖脚,为煅金火,奠定显贵根基。

赫赫岩山又东南,为前云山,山顶宽阔如屏,衍展为土星,开面向东南,一脉中透。在此,前云山不仅体现了龙脉传变的宽泛活性,也再一次为龙脉作出的方向性选择予以了确认。

10多公里距离上,龙脉奔行于高山峻岭之间,脊岭相连,侵云插汉,气势雄浑。但接下来的行程姿态,则有所改变。

前云山东南,龙脉经历第一次明显的顿挫,西葫芦河由此发育起源。土地沟、宽坪沟、野沙沟等沟壑纵横,减缓了龙脉行进的速度,降低了高亢硬直的海拔高度。

龙脉低下去,左右高起来。西葫芦河、文峪河一左一右,双水夹送。铁史沟山、三座崖于左,隔东、西葫芦河20公里跟随,为贴身扈从,提供有力的保护。右,骨脊山雄峙于西,云顶山、马头山、轿儿山绵亘东向,一路追随,不离不弃,予龙脉不间断的支援。

左右山水紧密卫护下的龙脉,高度渐低,委蛇前行,过郝家沟,起西签脑子,龙脉更大的变化出现了。

 

武则天龙首凤身之谜


武家坟宏观地形图

受文峪河吸引,一脉强势南展,紧锣密鼓地寻求结作。十数里距离上,左拥右抱,河水玉带,山列如屏,真个羡煞多少爱慕风景人士。

面对诱惑,龙行再次选择了放弃,不改初衷,低调往东南,志在长远。龙脉换了一种方式前行,婉约曲折,扭捏腾移,一片水星延绵,终抵葫芦川。

葫芦川北5公里,东、西葫芦河合而南注。奇怪的是,名为“葫芦河”,风水上却不见葫芦的影子。

地名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光彩夺目的灿烂瑰宝,是人类认识自然的经验、智慧的结晶,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经历了数千年的文明进步,融合、反映大自然本质特征的地名自出现至延续下来,期间经历了时空的沉淀,不会轻易更变。从这个意义上说,两河一川以葫芦留名于此,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偶然行为。它的命名,离不开山川地貌的象形,亦即风水上的喝形,其含义绝非仅作为植物品类的葫芦那么浅白、简单。

东、西葫芦河交合南下葫芦川,再入文峪河,水势大增。此时,葫芦形开始现身于水口之中。

风水上的葫芦山,正是河西从关帝山低头而来的龙脉。随着左右两水南来东去,迂回反复,龙脉亦自高而低,由大变小伸入河中,最后一节插在两河合一的河水中。

从葫芦山探入水中末端看,其形有如灵龟饮水。但从东、西葫芦河合一,龙脉十里延绵融入水中的整体审视,这是一只葫芦,一只向东南倾倒、飘浮在水中的葫芦。插入水中、微向右撇的是葫芦柄,或称葫芦嘴。

葫芦,《玉髓真经》断曰:“葫芦所应,皆无吉。”

葫芦山,柄长而向外,为货药葫芦类第一式。龙脉长探水中,有借葫芦飘渡而去之象。

应当说,就形态而言,若单现葫芦,张子微断“所应无吉”的结论是对的;但就行龙情况而言,则无所谓吉凶,须看传变如何。

龙脉为何在此间以葫芦渡峡的形式出现?显然,是为了过峡;形势所迫,也需要过峡。

出人意料的是,龙脉过峡处不在尽头的葫芦嘴,而是葫芦腰——北部的葫芦川。

葫芦山两翼一收一放,一松一紧,二度出现窄幅变化,呈现一个哑铃状,中间缢细,下部(肚)和上部(肚)膨大,下部大于上部。

 

武则天龙首凤身之谜

货药葫芦一(载《玉髓真经》)


龙脉于收窄的葫芦腰部悄然东渡,膨大的葫芦下、上部与葫芦柄一左一右,有情长送,葫芦嘴亦向左上勾,奋力摆渡,协助龙脉完成过峡。

过峡规模不大,对面有接无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侧翼输送,像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必须完成的一次行动,多少有点见不得人的感觉。

葫芦川,龙脉于此过峡,移花接木,悄然转换。祖山行度中第一次呈现的独特的过峡形态,为所主之人未来的道路描绘了一条别致的轨迹,留下了某种鲜活的特征。

行龙过程中的葫芦,无凶之所应,现实中显现出其吉的一面。得货药葫芦庇佑,武则天一生少病多福,身康体健,晚年养生得法,耳聪目明,精力旺盛。史书记载,武则天“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其衰老”。历经彷徨犹豫,复立李显为皇太子后,开始耽于享乐,宠幸“面首”成为公开的秘密,是即位年龄最大、寿命最长的开国君主之一

以上内容除考察照片外均出自桐源居士新著《千年堪舆——开皇大理》。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详情,请看即将出版的桐源居士新著《千年堪舆——开皇大理》,敬请关注。

你可能不懂风水,但不会拒绝风水……

学习传统文化,从你我做起——

版权所有,更多桐源文化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武则天龙首凤身之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