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一代大儒的堪舆情怀与践行之旅(上)

标签:
《人文中国行》朱熹文公山朱熹祖墓堪舆 |
2019年12月13日至14日,《人文中国行》摄制组一行先后对位于江西婺源县中云镇文公山的朱熹祖墓、福建武夷山市上梅乡地尾村的朱熹父亲朱松墓、福建建阳市黄坑乡后塘村的朱熹墓及朱熹故居进行了堪舆考证。
朱熹《山陵议状》书影
公元1194年6月28日,宋孝宗赵昚去世。朱熹上《山陵议状》奏章,与台史就孝宗陵地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争。
此风水议折,朱熹有鉴于赵匡胤迁都未果、北宋覆亡之历史观照,秉笔直书,力陈“国音”之弊,五音姓利害人误国。
面对朱熹发起的直接针对五音堪舆法的论战,朝野上下没人出来应战,风水界一片沉寂。终宋一朝,亦无人就此发声。
遗憾的是,朱熹的真知灼见最终未被采纳,赵宋为此饮恨,失去了风水再造强大宋朝的机会;朱熹本人遭到权臣的强力反击,其中以沈继祖为最,不论“国音”之正误利弊,不道宋陵风水吉凶宜忌,却罗列朱熹十大罪状,针对朱熹“伪学”制造了历时6年的“庆元党禁”(1996-1202)案。公元1200年,朱熹在多重打击中含恨而逝。
相对于国事无奈无力,深受其累,朱熹自身之堪舆家事,却是细审之、慎决之、力行之:
文公山
多次回江西婺源文公山祭拜高祖母的朱熹,于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 ),亲手在墓周围按八卦布局栽植了24棵杉树,以培脉护气;
乾道六年,将其父朱松墓由建宁府崇安县五夫里之西塔迁于白水鹅子峰下;
与蔡元定(一代堪舆宗师)一起,择葬其母、其妻、其子,并卜定自身的归藏之所;
去世的前一年,在蔡元定先他而去的情形下,经多方权衡,毅然决定三葬其父,将朱松遗骨三迁至地尾“寂历山”。
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当世被诽,罢官禁学,含恨而逝的朱熹,其崎岖坎坷的人生际遇令人感叹唏嘘;而亲践力行,孜孜以求,至死方休的堪舆之旅又让人由衷敬服。婺池墨染、五气朝元的朱熹高祖母墓,地尾周回、寂历覆釜的朱松墓,九峰归一、后塘扬蟠的朱熹墓,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结出硕果累累。
(待续)
你可能不懂风水,但不会拒绝风水……
学习传统文化,从你我做起——
版权所有,更多桐源文化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