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臣范仲淹的风水之谜(上)

标签:
范仲淹范仲淹祖坟天平山《人文中国行》堪舆 |
2019年11月21日,《人文中国行》摄制组一行在江苏省苏州市天平山对范仲淹祖坟进行了详细的堪舆踏证。
范仲淹,北宋名相,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仅是这些结论性的语言,远远不能体会范仲淹独特而丰富的人生内涵。文武兼备、智谋过人的范仲淹,其官贵之显、政绩之著、正气之浩、声名之盛,可谓一绝:
其著——主政于朝,发起“庆历新政”,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整饬地方,在今南通市倡修“范公堤”,在苏州以“修围、浚河、置闸”之法整治水患而泽被后世;出帅戍边西北,筑城修寨,选将练兵,积极防御而固守和平。可谓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
同时,将“兴学”作为培养人才、救世济民的根本手段,并兼顾算学、医药、军事等专门实用人才的培训;开办“范氏义学”,开启中国古代基础教育阶段免费教育之先河。
其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短短两句,道尽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所谓言为心声,若胸无浩然磅磗之正气,岂有洪钟大吕之宏声,广鸣“庙堂江湖”达千年,启迪“人类地球”于当下与未来?
其盛——历史的天空,各类名人浩如繁星,或以文显或以武立,或以清存或以才扬,或以事著或以功耀……或煊于一时一世,或褒贬于朝野之间,或奇正于两端之际,或瑕瑜共集而迷离,或时过境迁而澄显……而名之至正至纯至清至久,得到官方和民间的一致认同并盛名千载,中国历史上除范仲淹外,难觅几人。
其显——仅就本人及生前而论,范仲淹在世时最高官位不过参知政事,与副宰相相当,谥号“文正”。虽有司马光“谥之美者,极于文正”之说,但在当时的文臣中,其官职不算最高,谥号亦不算最尊。
然而,在范仲淹身后,其评价却日渐高涨,南宋时即有“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吕中)与“国朝人物,当以范文正为第一,富韩皆不及”(罗大经)之论,及至元明清各代,对范公的评价更是极尽褒扬;明清以后,“文正”成了官方认定的文臣最高谥号。
范仲淹祖上、后代,亦不可谓不显:其高祖在唐朝任处州丽水(今浙江丽水)县丞,曾祖、祖父及父亲都为官宦,逝后赠(封)太师、封国公;其子孙多为官,尤以次子范纯仁为最,宋哲宗时拜相。范仲淹上下七八世,代代为官,两位宰相,其显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