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饱含争议的宋六陵和它的堪舆史意义

(2020-04-07 08:31:10)
标签:

宋六陵

《人文中国行》

五音姓利

朱熹

《山陵议状》

20191120日,《人文中国行》摄制组一行对位于浙江绍兴市越城区的宋六陵进行了堪舆考证。​

 

饱含争议的宋六陵和它的堪舆史意义

宋六陵

    宋六陵,南宋帝、后陵园,因攒殡南宋六帝而得名。内葬宋高宗、宋孝宗等南宋六帝和宋徽宗、宋钦宗及宋哲宗元祐皇后(孟太后)等帝后。
      
现整个陵区占地224平方公里,陵在盆地中间;东傍青龙山,南接紫云山,西依五虎岭,北靠雾连山,山水交融,风景秀美。


 

饱含争议的宋六陵和它的堪舆史意义


宋六陵平面布局图(来源:hi.baidu.com)


 对其堪舆评价,曾在宋宁宗死后奉旨卜地的理宗朝吏部侍郎杨华奏曰:
     
“泰宁寺之西,山岗伟峙,五峰在前,直以上皋、青山之雄,翼以紫金、白鹿之秀,层峦朝拱,气象尊崇,有端门、旌旗簇仗之势,加以左右环抱,顾视有情,吉气丰盈,林木荣盛。”(见《绍兴府志》)
       
由此可见,负责卜选陵地的官员,对此间之优劣心知肚明,如是评价已属过奖。


 

饱含争议的宋六陵和它的堪舆史意义

绍兴宋陵父母山

平心而论,在常人眼中,陵地周围风水自是不俗:四应、堂局等诸要素俱备,周边山水灵动,秀峰林立;但作为皇家风水显然不足:龙力所限,虽有秀美之气象,却无真龙大结之实质。盆地内实乃出进士、府台之地,而绝无王气,更别说以此作为帝业振兴、光复疆土的堪舆根基。
       
若仅如此,尚不会在当时和后世引起广泛的争议,以至成为堪舆发展史上一个典型案例而备受关注。


饱含争议的宋六陵和它的堪舆史意义

绍兴宋陵卫星摄像图


对于这一典型的“东南地穹,西北地垂”之地,因山为陵,立穴于上,虽好不了多少,但绝不会差到哪去。遗憾的是,陵地却偏偏选在盆地中心的低洼地带,而画地为牢;此陵自孟太后起,六陵全下,始为偏安之局而终至赵宋灭亡。
       
铸成这一堪舆憾事的,是深刻影响赵宋王朝的“五音姓利法”。南宋皇陵区确定后,作为五音姓利核心的方位说辞便成为陵地营建的唯一标准,左右着陵地的堪舆操作:有关官员以五音姓利指导选址,以五音姓利判断吉凶,以五音姓利决定陵地取舍……《云麓漫钞》卷九这样记述:“今绍兴攒宫朝向,正与永安诸陵相似,盖取其协于音利,有上皇山新妇尖,隆裕攒宫正在其下。”
       
将五音姓利作为先决条件,其他风水元素绝难兼顾,吉地不用、用地不吉的出现不可避免。起于隋唐、兴于两宋并“完善”且实操于皇室的五音姓利法,不仅体现于绍兴六陵,更显现于巩县八陵。
       
事实上,早在绍熙五年(1194 ),宋孝宗病逝,围绕着孝宗陵地问题,即发生了一场以朱熹为代表的抨击五音堪舆法的重大论战。(详见《朱子全书》之《山陵议状》)

 

饱含争议的宋六陵和它的堪舆史意义

朱熹《山陵议状》书影


攒宫宋六陵,本身无可非议;引来激烈论争的,不是陵地选择的条件与背景,而是陵地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可惜的是,因为应战方的缺乏,减弱了这场论争的学术意义。但作为五音堪舆法产生以来又一次的标志性事件,亦可管中窥豹,以见其术与理之一二。

指导赵宋皇陵选址、营建数百年,给后世以重要影响的五音姓利法,自东汉王充、唐初吕才之后,再一次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和强烈质疑。其后,随着郭璞堪舆理论的进一步普及、杨筠松风水术的广泛传播及张子微堪舆巨著的横空出世,中国堪舆发展方归于正途。

需要提醒的是:

早已证伪、自宋之后在民间基本绝迹的五音姓利说,因诸多原因,在现代又见端倪。任其滥觞,一则误人于术之末,二则给本就艰难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堪舆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因素。

此对致力于人文堪舆之途的诸位同仁,可谓正道沧桑,任重而远……


你可能不懂风水,但不会拒绝风水……

学习传统文化,从你我做起——

版权所有,更多桐源文化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饱含争议的宋六陵和它的堪舆史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