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相张居正捉掐风水祖师,结果悲催了!

(2017-09-29 17:06:25)
标签:

张居正

郭璞

葬地论

风水

蔡牧堂家训

风水产生于人类依存的时空中,其之所以神秘,是因为它既属于精神,也归于物质;既贴近生活,又高不可攀。风水的特性,使其深入民间,在获得蓬勃发展的同时,又因其独立特异,高于现实,具有一定的虚无成分,而备受质疑,反对声音从不间断。

风水之所以给人以虚无感,主要是因为风水作用的间接性与时效性。对于风水的经验,多来自口耳相传、书本记载,无直接体会,个人作为更是有限。信者说其有,疑者言其无。

风水虽然神秘,却与神鬼无缘。神鬼之于风水,除了可作心理学探讨外,并无应用价值。风水学与神鬼结合,迷信成分大于实质意义。传统风水学无法排除与宗教思想的联系,但宋后几乎所有的风水名著,除了“鬼山”、“官鬼”等专业术语外,鲜有神鬼字眼或假借神鬼的风水论述。尤重田野考察的风水学,讲求的是实践出真知。它与历代流行乃至当今社会仍时时可见的庸师装神弄鬼、“通灵”等完全不同,两者可谓格格不入。

 

名相张居正捉掐风水祖师,结果悲催了!

 

张居正像(摄于荆州城内东隅张居正故居)

 

对风水的诘难、批判,历代不乏其人。比较恶劣者,直接将矛头对准风水师,尤其是针对郭璞本人。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张居正。

名相张居正捉掐风水祖师,结果悲催了!

图为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张居正:张太岳集》“葬地论”书影。

 

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身居首辅高位的张居正回籍葬父。归葬之时,不但没有请风水先生踏遍青山,寻龙问水,而且还写了一篇《葬地论》,全面阐述自己对风水术的看法,指出:“上古死而不葬,中世葬而不墓,近古墓而不择地,不拘时日……”对郭璞、曾(文遄)、杨(筠松)先师,张居正极尽揶揄:“且青乌之书,始于郭璞,彼固精于其术者,葬其亲边,宜得吉壤善地,而身为王敦所杀,后裔无闻。近世言堪舆者,皆宗江右曾、杨二姓。今江右之区,贵门世族,踵相接也。乃二姓之后,未闻有显者。彼其祖孙不求一善地以自庇其后人乎?又何工于为人谋而拙于自谋乎?”


名相张居正捉掐风水祖师,结果悲催了!

郭璞,中国风水学鼻祖,世称“中国风水祖师爷”。图为南京玄武湖郭璞塑像。
 

既然是风水大师,郭璞为何知杀身之祸而不自避?既有王侯地,曾、杨为何不留与自用,致子孙湮没无闻?这种责难看似鞭辟入里,实际上却是无的放矢,为不了解风水之故。

自然界有太多的奥秘无法穷尽,人世间有太多的事情难以达成,风水师亦然。谋事由人,成事在天。气数与天命,为风水师所信奉。对于风水,即使是拥有天下的帝王,亦无法主宰、独占。偶然与必然,构成了风水行为永恒的旋律。那种“人定胜天”,风水可以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的想法,幼稚无知,是对风水的亵渎。

学习掌握风水,有一个艰辛的过程。一般而言,这个过程需要数十年的积累。一部《地理人子须知》,耗费了徐氏兄弟整整30年时间。这是由风水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所决定的。

古之风水师,由于见识、天赋的不同,理论水平有高低之分,操作能力有强弱之别。风水的特殊性,要求理论与实践必须统一,不可脱节。与个人、家族命运密切相关,其实效性容不得虚伪。因此,在浩瀚的历史天空中,风水领域称大师者寥若晨星。“山中既有王侯地,何不归家葬乃翁?”对风水先生的这种指责,不符合客观事实。风水先生同样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虽云游天下,看地无数,又几何能葬得王侯之地?

 

名相张居正捉掐风水祖师,结果悲催了!

张居正墓园

 

有趣的是,在批判风水的队伍里,葬不择地者鲜见;条件所迫不择地者,罕有葬得富贵。不择地葬先人的张居正,在《葬地论》中尽情嘲笑了郭璞与曾、杨二家。何曾料到,世事反复,数年后张居正辞世,竟险遭鞭尸,家属饿死的饿死,流放的流放,几近灭门。其不幸遭遇让人委实少了几分破除迷信的快意,多了几分冷静思考及对于风水的敬畏。

宋大儒蔡牧堂家训曰:“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药、地理。”与个别名人公开鞭挞风水有所不同,大多数人对风水既不懂,也缺乏鉴别能力,姑妄听之,姑妄任之。今为人子,可不知医药,但医药不可或缺;可不知地理,但不可毁损风水,数典忘祖。是以对风水,达人学者常怀爱慕之心,无知者何妨善待其一二?

 

(本文选自桐源居士著作《千年堪舆——西垂未央》“导论”。)

  

你可能不懂风水,但不会拒绝风水……

学习传统文化,从你我做起——

版权所有,更多桐源文化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名相张居正捉掐风水祖师,结果悲催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