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珊妮每周都要有两次亲子课程,
身边的朋友听说珊妮去上课,
都很吃惊,并告诫我:别让孩子累到,这么小开始上课了。
其实他们那里明白珊妮的想法呢?
在亲子园里孩子收获了很多。
学什么了?看看亲子园里都学了什么?
一、小小音乐家
小孩子天生就是个音乐家,会自觉地跟着音乐跳舞,和老师一起哼唱。这里不用舞姿优美、嗓音洪亮,只要小朋友的热情参与。最后还要被家长们高高举起,以资鼓励!




二、勇敢地表达
课程开始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举手申请做到老师的腿上,自我介绍。
嗨,大家好!我是珊妮,我今天两岁了,我是漂亮的小女生,希望大家喜欢我,支持我!
这里有很多的倾听者,同时老师也会鼓励小朋友认真的表达自己。女儿是经历了:说话磕巴---说错话----流利的表达这样的过程。

三、社交家
亲子园里,女儿的社交表现真是让我吃惊:大家一起由家长领着走线,珊妮就喜欢拉着老师的手,老师当然不会拒绝了,第一次这样、第二次还是这样,第三次老师直接找珊妮,牵着她的手走线。课程进行的过程中,老师不知不觉地对珊妮的关注也就多了。从老师手里接过劳动用具,女儿总是微笑着说着“谢谢”。老师当然喜欢这样的门生了。

四、不用吸管喝酸奶
2岁的宝宝一直以来的习惯用吸管喝酸奶,当然在家里我们也为了防止弄脏衣服,刻意让女儿用吸管。这里老师不让用,要让孩子自己撕开酸奶纸,然后仰着脖子直接喝。虽然会弄脏衣服,没关系,老师准备了湿巾纸,就是要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五、磕瓜子、包花生
瓜子、花生,我们一直都是等珊妮睡觉了偷偷地吃,事后经常会被检查垃圾桶的女儿问到。原因有二:一怕孩子吃不会吐皮卡嗓子,二怕吃多了上火。亲子园里的老师却大方的拿出来这些食物,教小朋友们自己磕瓜子、包花生,着实让女儿过了一把嘴瘾。



六、拨脐橙
是的,是脐橙,不是橘子。我都不喜欢拨脐橙的皮,太厚了。老师教宝宝们先滚一滚,软些了,用拇指抠进去,一点一点拨......珊妮拨不动,还是坚持自己拨开。看着女儿大口大口地吃着自己的劳动果实,我开始惭愧:我都30的人了,宁愿不吃也不愿费力拨脐橙。

七、包饺子
面团自己揉成条状,然后揪下来,用擀面杖擀皮,最后包起来,当然没有馅哦。如果在家里我顶多给女儿一块面,让她随意玩去。亲子园里就不一样,一套程序,都要教给孩子,让孩子直观的了解这一程序。

八、剪刀张嘴
剪刀,在家里都藏起来的。亲子园的老师竟然大张旗鼓让孩子用,我一阵担心呀,怕伤到孩子。老师边教边告诉珊妮,张嘴,于是剪刀张嘴了,女儿的嘴巴也张开了。就这样练习,珊妮疯狂地爱上了“剪刀”。

九、打扫卫生
2岁的宝宝会做家务?回答是肯定的,只要给机会,小家伙一定完成的很好。老师把废纸丢到地上,小朋友们拿着工具开始打扫卫生了。

十、集体舞蹈
压轴的节目就是米奇蹦蹦跳了,两个老师分别穿着米奇、唐老鸭的衣服,站在大厅前排,伴随着音乐,带领大家一起跳。珊妮开始只是观察其他小朋友的舞姿,慢慢地就开始投入的音乐中,和大家一起表演了。跳舞也是小朋友的一种表达,一种情绪的宣泄。女儿看到米奇和唐老鸭就要跳舞。



总结:早教并不是立竿见影的看到效果,早教是一种习惯,一种系统的引导。孩子在不断地探索中要求独立,我们在安全的环境下给她机会,她发挥的空间就很大,回报给我们的都是惊喜和感动。女儿在这里结识了米奇、唐老鸭。在生活的不断探索中,又知晓了“米妮”“布鲁特”“黛西”这些动画人物。在红黄蓝的课程虽然短暂,女儿的感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大大的提高。


小结到此结束:
最近珊妮有了性别意识,不让爸爸爷爷亲,喜欢和妈妈在一起。
关于幼儿的性教育,下次总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