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妈妈与孩子(六)

(2013-10-21 08:41:22)
标签:

教育

妈妈与孩子(六)

父母的德性,决定孩子的未来,妈妈的境界,决定孩子的境界。一个孩子,即使天资再聪明,如果没有后天的培养和引导,若任其发展,最后就成了庸才。每个成功的男人后面有一位伟大的女性,同样,一位优秀的孩子后面,一定有位优秀的妈妈。每个孩子天生都是一块金子,能不能打造成器,这个因素主要取绝于妈妈。

接下来,我要给大家讲一则真实的故事!我老家,有一位叫姑的,其实她并非我奶奶亲女,只是这位姑,她的娘生完她弟就去了,她弟吃我奶的奶水,后认干娘,所以我们就称她为姑了。我这个姑在我们村子里可是个人物。我上小学时,她亲口告我,她的娘知书达理,她的娘活着时就告她,女人一定要嫁个好老公,女人结婚后,一定要把孩子和老公照顾好。她说她的亲生父亲,从农村里走出来,很有学问,后进城当了大官,抛弃了她娘和她,她娘从不叫她恨她父亲,说她父亲走上那样的路,是因为她的奶奶爷爷没有教育好,是由着性子惯的,才会发达后忘恩负义。她来我们村时,很小,大约就是五六岁,她的娘嫁给我们村的郭老头不到一年,生下她弟就死了,又由于她们来自外省,她很多的情况村里人都不知道。

我的这个姑,她的同龄人都不喜欢她,提起她,就很生讨厌。现在想来,主要是羡慕妒忌罢了。她的继父性格很暴,据我奶说,我这个姑从小没少挨他的打。但她很少对外人讲,也不叫苦。她的继父也是由外省早年逃荒而来,由于她娘去世得早,她从小就学会了洗衣做饭,缝补针线活,干活特麻利。她上学时,据她讲,她上得很好,但她继父偏心,上完小学,让她弟上,就让她在家劳动了。

姑,少女时长得很俊。她参加乡里的戏团,通过演戏,她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那时她们常挨村表演。在我姑夫的村里演戏,她就看上了一身军装的高个子姑夫,后来在村里老一辈打探人家,得到姑夫祖上都是积德人家。她于是就找到姑夫,大胆给自已做媒,一分财礼未要,把自已嫁过去了,这在当时就成了爆炸性新闻。

她的继父尽管脾气很不好,为人很专制。但也奈何不了她。结婚后,姑夫退伍后留在我们那儿的一个中等城市工作,主要她们很恩爱,这就是她的同龄人说她坏话的原故吧。

我上小学时,那时农村实行了分产到户。姑的那个弟,上学在城里工作结了婚,留下那个姑的继父在家,没人照顾。于是姑就回村来,带了两个孩子,她的大孩子比我小一岁,小的小我五岁。那时,姑夫周末就回来干活,姑夫退伍后就在一医院工作,干活也是很麻利,从不喊累。我那时常去她家,姑那时很爱我,姑夫回来带好吃的,必给我。我发现,姑夫很爱听姑说戏。姑夫实际是个很挑的人,特别是做饭时,不停地挑姑的毛病,但姑总是笑嘻嘻地听姑夫抱怨,如听唱戏般,她不像一般的女人那样吵,顶嘴。用互敬互爱形容他们两个,是最适合不过的。我姑夫走时,当着我的面,对他的两儿子说的话总是如此:      我们这个家,你妈可是顶梁柱。虽说我挣几个工资,但贴补家用不够。你叔呀你爷爷奶奶都得管,你们两个的用度,多得你妈养鸡养猪所得,还有你爷栽的苹果。我常不在家,看你妈多辛苦,一个女人家要干地里的活还要干家里活,你爷脾气又大。你们除了把学习搞好,平时一定要多帮你妈干活。

姑的大儿子转学来,与我同班,由于班里学生欺他外来,连我们的老师也故意欺他!我知道后,心里很不平,告姑。姑却笑了,说:人啊,不知苦中苦,不能成为人上人。小孩子嘛,心里单纯,嘲弄他几下,无所谓。老师批评他,总有他做的不好。一个人能受得气,长大方得有大作为。当时我很不能理解姑说的这话!但现在想来,她可是有智慧的,自她知道班上那几个欺负她儿子的学生后,叫到她家,给他们糖吃却不提他们欺负她儿子的事。见了那个故意叼难他儿子的老师,她格外客气地打招呼。当然很快的,那几个学生成了他儿子的好朋友,老师也转变了对她儿子的看法。

现在我能明白,姑有着一颗包容,善良的心,而这包容和善良,就是她的继父,无论怎样给她发脾气,她都心甘情愿去接受,才让她的老公真心疼她。姑夫下面的三个弟弟都考上大学留在了城里工作,在我们那儿,在八十年代,一个农民家能出三个大学生,那在方圆几百里也是屈指可数的。但她的小叔子个个都感她的恩。他们上学时,她鼓励他们,需要的学习资料都是她让姑夫从城里买,上学费用都是她提出尽量让姑夫多担些。所以她的公公婆婆都夸她。她和儿子回来与她继父住后,她的公公婆婆与她大伯子哥一起生活,但我记得那时,每到种麦收秋时节,她的大伯子哥都来帮忙,为什么能这样和慕呢?源于她的性子好,肯付出,事事把自已放在最后!她的嫂子手笨,有两孩子,孩子的冬衣,皆是她缝的。当然她有困难,她的大伯子哥当然要帮她了!

在我小学的记忆里,姑除了干活,闲时不串门说三道四,她会织一手好毛衣,还会缝纫。下雨天,她就织毛衣,边织边听秦腔,她自已也哼。其实我小时,许多做人的道理,都是姑讲给我听,她都是从戏剧里感悟到的。记得她常说给我:一个家,能不能旺,在女人,不在男人。兄弟不和,皆是女人不和。她说性子好的女人,就如一块沃土,能养万物,性子不好的女人,如盐碱地不生万物!土沃,主要是土能纳垢啊,做女人,能欢喜受气肯付出,就如土能纳垢,就能使一家人相亲相爱!

那时许多乡下人都认为孩子能不能考上大学,全是凭命,是比上天还难的事。但姑却认为,每个孩子只要好好培养都会的。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她比一般乡下人可大不一样。她的两个儿子,衣服常常穿得干净合身,如城里小孩一样。那时许多乡下人,早起孩子上学,都是让孩子啃馍,不给做饭,但姑却不一样,她总是给孩子早早起来做饭吃,所以她的两个孩子,长得都比同年纪小孩高。

姑的大儿子长得帅气又灵光,姑就当着我的面说,她想让她儿子长大了当外交官,那时记得村里才刚有电视,从电视中得知当外交官,在我那时,真是遥不可及的事。但姑坚定地认为她的儿子天生就是那块料。不知听谁说,当外交官要嘴皮子利,姑就让她的儿子学快板,跟收音机学,反复练。每天放学,站在她家院子给我们表演,后来在乡里举办的六一儿童节表演快板“雷锋”还获了奖。

那时,许多乡下人让孩子上学,都是抱着识几个字就回来的念头,对孩子的未来,从没想过。孩子们一放学,都当作小劳力,最普通的就是给猪拔草,劳动是第一位的,学习读书是可有可无的。但姑却恰好相反,每天放学,她都叫儿子先做作业,给她背课文!那时她为了扩大儿子的知识面,节衣缩食给她儿子在乡邮局订了《少年科学》《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给儿子看完后,让大儿子讲给小儿子听。每天把这些做完了,就让儿子帮她做家务,有时也下地干活。

那时乡下人打骂孩子,是常事。特别是孩子不听话时,骂粗话,狠揍孩子,打得孩子满村里跑,是家常便饭。但姑却很少,连高声骂也很少听见。后来我才得知,她是怎样在生活中教育孩子的。她家有一片地紧挨着我家,记得一个小学的一个暑假,她带两个孩子给玉米上肥。两个儿子拔草,一会就大汗淋漓了,嚷着要歇。姑却说:你们两个现在明白做农民的不易了吗?明白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滋味了吗?明白,就会理解:粒粒结辛苦,谁知盘中餐?以后吃饭,就不能剩!当时我也在帮妈妈捏化肥,然后姑给她两个儿子讲故事,大概讲的就是凡事要吃得苦,才能做得人上人!现在明白,为什么她的两个儿子在学校,从不打架,从不说粗话,显得与一般孩子大不一样,源于他们有一个大不一样的妈妈!

姑的儿子在学校,每考试都是第一,各方面特优秀,但她在人前从不夸,她总是说别人家的孩子好。但村里人却认为她说反话,反道在后面越发骂她。那时姑为了让儿子以后实现当外教官的梦,儿子上初中,为了得到好的教育,就让儿子随姑夫进了城。那时姑给我学,儿子由于在小学从没学过英语,上英语课,听不懂,不会读,一发言,老师和同学集体嘲笑。有一次下雨,城里学生都拿伞,她儿子却戴了草帽,被老师当着大家的面从窗户扔了出去,儿子哭着不愿去。

她知道后,咬了咬牙,借钱给儿子买了一台录音机,让儿子每天晚上跟着学,一学学到晚上十一点。一个学期后,儿子成绩全年级第一,英语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后来她儿子在市里的作文比赛,英语演讲,总是稳拿第一。高考时,她的儿子以我们全省文科第二的成绩考到北外,毕业后终于成为一名外交官。姑因此也农转非,并得到一份在一公园工作的工作,与姑夫同在一个城市,过起了城里人的生活。她的小儿子十六岁就考上了大学。这一切的功劳归于姑的大境界,如果她的眼光只是脚下的那片土地,那么她的儿子,可能就同我的许多同龄人,还在乡下辛苦!

那时上大学虽说没有现在这样花费高,但儿子在北京每个月八十几块的生活费,对农民来说,也是很高了。姑说,儿子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找了一份在图书馆工作的活,周末还带了一份家教。那时姑的小儿子进了城,姑夫的收入要给小儿子花还要负担他家两位老人,姑就凭家里的二亩苹果承担儿子费用。她起早贪黑,与她继父一起在地里劳作,冬天要给苹果树灌肥,春天有时要打药,夏秋要除杂草,常常回家总是天黑。

记得一次暑假,她儿子回来对我说,他毕业后绝不能让他妈再苦了。正好他毕业后,他小弟考上了大学,小弟的费用他担了,除此他还给他爷寄钱。天下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妈妈,没有远见的父母,难道不是吗?好孩子,一定是有好妈妈培养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