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年,那些事

(2013-02-26 07:46:25)
标签:

情感

 

那些年,那些事

今年过年,因答应小弟要多陪妈妈住一段时间,于是就在家多住了一阵子。

回老家最感欣慰的,是看到二弟媳,待妈妈如待自已的亲妈。早上早早和妈妈一起做早饭,无论吃什么,第一先给妈妈!上街回来,总要给妈妈买东西,妈妈生气,从不顶嘴。晚上,给妈妈打洗脚水。村里人都说,二弟能娶到如此孝顺的好儿媳,都是妈妈年轻时对我爷爷奶奶孝顺积的德。

回想妈妈的大半生,似乎是吃尽了苦头,受够了气,吃了一辈子的亏。当我步入不惑之年,人生有了一些阅历,才真正明白了妈妈一生的极不平凡之处,才明白“吃亏是福”的深义。

我父亲是长子,在我九岁的时候,奶奶就提出了分家。那时我爷爷已过世。奶奶几乎对我们是扫地出门,我二叔在外工作,一间上好的房子归我二叔两口,再有一间房子连厨房归奶奶与我小叔,父亲妈妈我和两个弟弟五口人就一间偏房,妈妈虽然感到委曲,但还是认了。分家的第二天下着雪,父亲叫村里人给我们盖厨房!第三天借钱去买餐具,买来之后就在新厨房开灶了。

我奶奶是典型的偏憎偏爱,目光很短浅的乡下老太。她偏爱我二叔两口子,是因为他们在外工作,人前说起来鲜亮。护短我小叔,生怕与我们住一起,他小儿子多劳动吃亏。我妈妈是外乡人,离了婚,又带着我和大弟,那时靠工分分粮挣钱,自以为精明的奶奶不愿让小叔和我们一块过就是这个原因。

奶奶那时很瞧不起妈妈和我大弟!只记得妈妈进这个家之后,全家人七口吃饭的水,是妈妈一个人挑,妈妈每天早上五点起来,把两口大缸挑满后正好就到了上工的时间。我小叔当时正是二十出头,但奶奶就是不让他挑!妈妈每天在生产队劳动回来还得做三顿饭!奶奶一天就串门说东家长道西家短,村里和她岁数一样的老太太,都给上工的儿媳做饭,但我奶奶例外,从不做饭。

每年新麦子下来,奶奶把最白的面粉让二叔拿走,给我们吃黑面;家里的一棵大核桃,每年到了收获的时候,全部归奶奶管,奶奶晒干后,一大半给二叔拿去,剩下的就给两个姑姑,我和弟弟没有份!可老天有眼,我每天早上上学,一大早,院子里还有从树下落下的,我就捡来放书包,回来给妈妈和弟弟吃,每天都能捡五六个。奶奶的亲戚特多,但亲戚带来的好东西,我和弟弟没见过,奶奶都留给了我两个姑姑的孩子,有时放坏了,就扔在院子。就这样,奶奶还是觉得她小儿子和我们过,吃亏的很,提出分家。

分开后,小叔却常不在家,奶奶一个人的饭就不好做。但妈妈做好了饭后,同分家之前一样,总要双手给奶奶端饭,直到分家五年后我们搬出去。

我们搬出去之后,我小叔子娶了一恶妻!每天早上不倒尿盆,从不做饭,生了孩子后,甚至把屎拉在尿盆让我奶奶倒,我奶奶说几句,不是啕就是当面打我小叔的脸。我大姑本来是厉害人,去教训这一恶妻,结果没教训下,反倒被一恶妻骂得我大姑连门都出不去。为了生个儿子,小叔把两个年幼的女儿留给奶奶,他们两口子在外打工躲计划生育,奶奶是小脚,挑水是问题,妈妈就常让我二弟过去给弄水。后来生了儿子,两口子不跑了,两口子看奶奶是越看越不顺眼。

起初是小叔妻子不给奶奶吃饭,把厨房锁起来!奶奶就让二叔在她自已的房子跟前搭了一个灶,但奶奶一生火,我那恶婶就用脚把柴火踢得四处就是,然后就破口大骂,“能吃不能干的老东西”!没有办法,奶奶只好到我姑姑家,但姑父老掉个脸,最后奶奶就只能到我家。我那时回老家,我奶奶几乎一天三餐是在我家吃的,我说到奶奶曾对妈妈的不好,妈妈却平静地说:人都有老的时候,奶奶年轻做错了,她现在能来咱家,也是没有办法,说明她心里知错了,我们不能学你碎娘呀,她那样对老人是作孽。

二叔两口子退休后以照顾我奶为由,要求在村里盖房子,村里人都看到小叔两口虐待奶奶,就很快批了!可二叔在村里盖好了房子后,就失言了。后来我小叔两口子怕我奶奶常来我家,背不孝之名,就把我奶奶锁在一间破房。在我小叔妻子上地干活时,妈妈从窗户把饭送进去,直到我奶奶去世,这就是我妈妈。奶奶的下场,让我更深刻地明白古人所云:子不教,父之过!溺子就得不孝之子,奶奶自以为精明过人,实际上一生为人处事势力又糊涂,要不然不会老了有如此下场。

我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我上小学三年级,三月的一个早上,我起来上学,杏花刚结苞,地上下了一层薄薄的雪,我看到雪地上有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捡起来一看,是一枚石榴状的银戒指。

我拿给妈妈,妈妈说,肯定是奶奶丢的,让我交给奶奶。我很不高兴,但还是给了奶奶!奶奶不但不夸我,反而说,是我偷的。据姑姑说我们祖上家境不错,奶奶的银首饰不少,但她最值钱的银手镯给了二叔的妻子,什么戒指锁子簪子银元她都换成钱,买了小鸡,奇怪的是小鸡长得跟碗口般大时,得了一场瘟病,全死掉了。

若干年后,我结婚了,我婆婆也是一个偏憎偏爱的人,但我多年能与她和两妯娌和平相处,也源于我成长过程中,妈妈的身教,因为妈妈一生淡财物,让她活得很闲适,从不贪人便宜,这点也让我受益匪浅。不管我读多少书,到过多少地方,接触过多少人,我心性的善良包容始终没有受多少污染,这源于妈妈的身教言传,已印在我心底,这就是教“上行下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今年过年
后一篇:染不可不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