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读刘眘虚的《阕题》

(2011-01-24 07:23:27)
标签:

王维

宋体

深柳读书堂

青溪

归隐

文化

分类: 文化12

 

禅读刘眘虚的《阕题》

   刘眘虚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南宋诗论家严羽把他与初唐四杰、王维、陈子昂、韦应物等称为大名家。据说刘八岁即能文,可谓天生聪慧,二十岁便中进士,壮年辞官寄情山水之间而消遥人生。唐朝诗人作诗山水大多虽有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韦应物的幽雅淡远,孟浩然“草虫山水皆朋友”的闲情逸致,但他们的诗作却多少透着诗人对世俗人情名利场的逃避而散发出的些微落漠和空旷的心境。但刘眘虚作为唐朝诗人,他的山水诗诗风诗境诗意远远超脱以上这几位大诗人的诗作也高超于那些被贬无奈之下抒发怨气的诗人的诗作。唐朝诗选家文学家殷璠称其“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河岳英灵集》卷上)。

   唐朝诗人,大多玩归隐,但真正想归隐的却屈指可数。孟浩然虽然不想归隐,却归隐了一辈子,因为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得罪了皇上,王维再怎么相帮,也不顶用。从此自己把自己归隐在“心有千千官场结,身寄山水熬春秋”的心境中。李白也谈归隐,是因为没能遇到明君,治国强民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发泄一种苦闷无奈的情绪,一边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立志弃名利场,要活出仕大夫的气节,一边却是“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等着被皇帝重用的期盼”的矛盾心境。嘴上讲要放下名利,而心中时时挂念的却正是名利。所以他所讲的归隐不过是厌世的一种情绪发泄而已,说一再想归隐山水间成仙,心中却实有许多不干。

但唯独刘眘虚想归隐,却是他真正看破红尘的纷扰,摆脱了名利所束,落得一心清净,想过真正愉悦归隐的生活,他弃官不做,是出于他找到了人生解脱的生活方式而非仕途受阻。他行走在名山大川之间,心与大自然交流,物我两忘,流恋忘返,非我们这些局外人所能领悟,他身心所获得的大自在,也非名利场中的人所能感受!他的这首五言古诗“阕题”,深含着他对归隐的向往,这首诗更有着浓浓的禅味。

何谓禅?禅于佛家,即为开悟,解脱!禅意的境界就是物我浑为一体,两相忘的超然状态,我们现在不妨来细读这首阕题。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这首五言诗开头两句: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道出了诗境的季节和所在处,白云深处就是作者要陈述给我们的所在处,白云不沾尘埃的尽头就是作者的家,那是作者心灵和精神安放的地方,心若白云,清静自在,来去自由,这样的心灵必是摆脱人性被世间的仇恨、妒忌、贪欲所困的魔掌,心在这样的地方安放,就达到了“格物致知”“道法自然”物我两相忘的无为状态!

下来这一句,“春与青溪长”,一个春字,作者交待我们诗境的季节就是春天,是晚春还是早春,还是春意正浓呢?与青溪长,一个“长”字,耐人寻味,不但表明正是山花烂漫,春意正浓,也表明作者对归隐的生活,至使至终是以喜悦的心境对待,认为归隐的生活那是春意盎然,这是多么温暖明媚的诗句,这样的温暖和明媚来自作者春天般的心境!接下来“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春风微拂,时见花落青溪水,花的香味渗透在流动的青溪水中,远远流淌,花的形体做为生命的载体消失了,但花的生命意义,花香永远留在了世间!花落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更多看到是生命的脆弱无常易逝,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伤感,但对作者,花生命的最高价值意义即真谛在于它留下了花香。

一个“香”字,使得我们与作者,离得很远——人生的感悟,对生命的感悟,作者的境界超出我们那么高,使得我们不得不仰视他,我们看落花更多是:感时花溅泪,所以我们总是无法超越生命的无常而自悲自喜,这就是我们!但在作者的眼里,花开花落,本是世间生命的轮回常态,本质无有生死,生是一种形态,死是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变,形态在岁月长河中存在的意义,在于形态精神价值性的东西是否发挥完整,这本无有悲伤!花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在春的短暂季节中,曾把美好留给人间。一个人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春天一样短暂,我们在生命匆忙过程的生死与花开花落又有何异?对于悟透人生的诗人来说,在短暂的人生过程中,最美好的人生价值就是香,人生的香,即就是一个人的品节-德馨,这才是最重要,这种品节的德馨就是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再读后两句“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在花开香气弥漫的春天,在山水间,谁与作者与伍?作者的生活主要是什么?“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便回答我们所提出的问题!“闲”字用得何等的妙!何等的巧!一个“闲”字,主人与红尘的烦扰皆断了缘分,一个“闲”字表明作者的住处对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来说,是不常光顾的,“深柳读书堂”才是作者所结缘处,在柳荫从中,我们似乎听到了朗朗读书声,这样的的书一定超越世俗尘嚣的书,是净化心灵,解脱人生终极痛苦的书,要不然何以用“闲”呢?这样的书,是诗人与智者进行的一场心灵对话,哪是红尘中被名利欲望痛苦纠结的我们所解悟?

智者开悟的生活法则就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才是解脱开悟的生活,这才是禅意的生活,何等的美好,再读后两句,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白天在清幽中与天地对话交流,感受山川花草心跳脉搏窃窃私语,夜晚与月亮相伴,心灵与道合为一体,这样的境界完全是物我相忘,无忧无虑,无烦无恼的禅意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在风雨中成长
后一篇:过年的味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