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窗幽记》三

标签:
读书笔记文化 |
读《小窗幽记》三
近来读《小窗幽记》,读到寒山诗云:有人来骂我,分明了了知。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此句,总是有点接受不了,说白了是没能真解其义。诸位都知道,寒山对应的就是拾得。寒山与拾得是佛教史上著名的诗僧,他们两位是唐代天台山国寺清寺的隐僧,行迹怪诞,言语非常,相传是文珠菩萨和与普贤菩萨的化身。他们之间的玄妙对谈,不是一般凡夫俗子所能接受的!想想,我是凡夫一个,不能接受这样为人的大智慧,也就自然了。
前几日恰好听台湾交通大学曾仕强教授讲了一个有关孔子的一个小故事,我突然似乎对寒山这句话有所解。有一天来了一位客人来拜访孔子。恰好孔子的学生在打扫卫生,当客人得知这位打扫卫生的人是孔子的学生时,就向其提问“一年有几季?”学生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说是四季,而客人争执说是三季,两个相持不下,后由孔子亲自出面调解,没想孔子当面说一年三季,学生当然很迷或。孔子说:你没看清楚,那人一身绿,是蚂蚱变得,他没有经历秋末就死了,你跟他争有啥用?曾仕强教授把这样的人叫三季人,他说,这个世界上三季人太多了,越是不懂的人,讲话声音越大,说得更直接些,凡是声音最大的人,往往就是最不懂的人。如果真懂,讲话声音那么大干什么?他也建议,当我们对任何人,任何事情,要发脾气时,当我们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 ,就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马上就会心平气和了。
至此,我才明白,因为我们是凡夫,我们对自己不能接受的观点大声叫嚷时,我们也是三季人,因为我们的胸怀太小只装下自己的拙见,;因为我们是凡夫,对人生宇宙的认知是有限的,用有限的认知去解读无限的宇宙,犯错是必然,因为错误的认知而曲解了人生和宇宙的秘码,所以活得相当辛苦而不觉悟。即然如此,我们的认知还在三季里,我们就要虚心,就要做到自觉、自反、自省、自律!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讲自信,因为人有可控制的部分,也有不可控制的部分,一个过分自信的人,遇到不可控制的部分就会精神崩溃。也就真正明白庄子: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面对比我们的认知更有限的人,境界更小的人,寒山的态度就是: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此话好深刻,这是教会我们如何化解矛盾!所谓针来,用棉花挡,针的力气就会白费,而棉花完好无缺,当然占便宜了!所以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三季人和三季人所做的事时,我们不要为难自己,一笑了之,何等的超脱,洒脱!但说着容易,做着难!也是不久之前,我也遇到一位三季人,连话都没听明白,就强硬地跟我吵,有一好友示意我笑笑了之!但我还是跟三季辨了半天,当然是没结果,肚子里装了好多气了,说白了,我跟三季人还在一个水平线上,不能包容三季人的可悲,自己同样可悲呀。寒山是佛,佛说众生是迷惑的佛,因为所受的教育所限,所认知的程度有限,所以智慧之门老开不了!所以我们要包容他们,要悲悯他们,因为他们迷惑,所以思考问题要受障碍。当他们清醒时,他们自然会认为自己当时的作为很可笑。终于弄清了,这个社会四季人少,三季人相当多,三季人看四季人,当然不能接受!当然我也是三季里那个一百步笑五十步的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