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对联
(2009-12-11 08:28:58)
标签:
随笔散文杂谈 |
写对联
前几天,一朋友急呼呼,又是打电话,又是发短信,给了我一上联,让我对下联。我感到有点莫名其妙,对对联,这哪是我的强项啊!我说我不会,没想,朋友在电话上有点不高兴地回敬道:别装蒜了!这么点忙也不愿帮,对对联,对你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你家的对联不都是你写的吗?都说你这个人乐于助人,没成想,这点忙也不愿帮!放下电话,我真有点哭笑不得。
确实我家门上的对联是我所写,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别看写对联这一简单之事,其实里面蕴含着不少学问。写对联也要讲对仗,讲平仄,讲歆律,要想写得既简单明了又新颖别致,除了形式上的要求之外,语境至关重要,语境更能反映出作者的修养和学识层次。作对联,对于读过私熟的人来说,确实是属于小学内容。因为旧式教育,小孩子从三四岁起,就开始背《声律启蒙笠翁对韵》之类,等到六七岁就能作诗,作对联,是很自然的事!现在,就连中文系的毕业生,别说对对联,连作一首普通的古体诗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难。
说到我写对联,纯粹是作乐!严格意义上,我写的那也不叫什么对联,论规则也是合不上要求。现在居住在城里的人,有几个亲自写对联,到过年时,大多是单位发,有时是银行做广告免费送!即使临近三十,对联还没有下落的话,大街上有人专门卖对联,还有现成的对联内容等着你挑,挑好了,有人专门给你写,笔体也由你来定,非常方便,价钱也很便宜。现在的城市,人们居住的条件,所谓能贴对联的地方只有防盗门一个,于是内容大都千篇一律,人们贴对联,要的就是过年的喜兴气氛,内容要的就是发财家和万事兴,来年吉利!现在自己动手写的人恐怕没多少,谁肯动心事费笔墨纸砚给门上费功夫!再说作对联,除了过年,再就是婚丧嫁娶,至于送寿词,公司庆典开店铺好像大多数的人也是到固定的店铺买,平时也用不上场。但作对联的高手还是大有人在,只是他们不轻易出来摆摊!也许有,我没遇见过。
我根本算不上会作对联,只所以要自己写,绝不是为了显才,我无才可显,不过是自乐。另一方面,我想从对联的内容中,显出我们这一家人的生活态度,仅此而已!再说,我住的楼上楼下,据我所知,也没有人会写,所以即使我写的不合要求,也无人看出。我作对联,仅此而已,怎么传到这位朋友的耳朵里,我就成了写对联的高手?
正在独自发呆,朋友的电话又来了,问我:下联出来了没?我以为他近日无事,拿这个开心,哪知他是认真的。他说那是他儿子老师布置给他儿子的作业,他儿子正在读研,没想到他导师有这雅兴,让学生对对联!听完,我不禁长叹一声,现在的学生,什么都求父母,连作业都求助父母,那毕业呢?不知是父母平时包揽太多,把孩子教成了寄生虫,还是八零后的孩子大多就是享受型?
我估计这对联一出,读者肯定一看就能对上: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这是一古联,是拆字的,很有名!但我愚,不能很快给对上。见他着急,我说尽快给你,于是找了一高手,立马给他,他很高兴:还是你会!我正要说不是我,结果他就把电话给挂了。
我想想真觉好笑,旧时古人小学的内容,我们现在的中文博士未必都会,我不知道,这是否是我们教育的悲哀! 我这位朋友,儿子只所以求助他,因为他本身是一位文字工作者,写现代诗,也是作家之类什么的,他却来让我什么都沾不上的人来作,好笑吗?只是我根本名不副实,想此为自己的浅薄感到羞愧!以后,真得下些功夫,好好学这些古人小学的东西——而我们现在的成人却还不会。最后还是自劝自己以后不要再写了,毕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定哪天有会者幸好读到我作的对联,会笑掉大牙,我去年作的对联上联为:新岁万新咱无新宁静最好,牛年人牛我不牛淡泊如常!。请读者朋友不要笑掉大牙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