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位老中医给一位教授看病

(2009-08-25 10:00:17)
标签:

马屁

邪气

老人家

正气

学问

杂谈

一位老中医给一位教授看病

前几日,去看望一位老中医,恰好他刚刚给一位教授看完病。当那位教授走了之后,我便问老中医那教授得什么病,老中医悲哀地说糖尿病。我便问老人家,经常给人看病,都非常轻松,为何今日心情沉重?老人家半天没说话。他说,正是教授得了糖尿病,所以他才觉得格外沉重。他说那些经常上他家的高官,得这个病越来越多,他也感到悲哀,但教授得这个病,他觉得心里异常沉重。 我问老人家,你和他有生死交情?老人家摇了摇头,说没有。我继续问,那你觉得他一定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学者?老人家说大错特错。我说你老人家,能不能说具体一些?我感到太迷惑了。

老人家平静地说,人只所以得病,是因为正气不足,邪气才会侵入。刚才那位教授前几天就让人给我送来他的大作, 我看了他的著作,总觉得散发着一股浓浓的马屁味,全是为政治口号服务。一个知识分子,被权力收买,良知没了,良知就是做人的正气啊!正气没有的人,易被邪气侵入,被邪气占主导的身体,吃得再好也无法吸收精华,排泄垃圾。久而久之,身体本能的只认垃圾,垃圾自然生产邪气,最终邪气战胜正气而破坏了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一个没有良知的教授,做人的脊梁骨早就断了,他能教给学生什么好东西?但可悲的是他掌握着话语权,这才是让我悲哀的地方,他即使再有学问知识,没有正气支撑,他所学的东西全为邪气服务, 我们的社会能好吗?

中医讲,身体要好,心要静,身要动。只有淡泊名利的学者才会甘于坐冷板凳,才会得到真正的学问。真正做学问者,心怀天下,有一股浩然之气,孔子不是说“仁者寿”吗?古人讲做学问的人要作到“知行和一”。有了书本的东西,还要去力行,才会把所学的东西真正消化。现在的教授有真学问的越来越少,有书本知识的多了,他们把知识变成商品,而这种商品已成为权力的来源,并操纵市场。

看看这位所谓的教授!老人家让我看这位教授的名片,名片上的职务就有几十个。老人家说这位教授的学问全在茶话会,座谈会上发挥作用!什么座谈会,全是大吃大喝会,全是糊弄老百姓会!搞学问的学者,有这样作的吗?有多少乡村孩子上不起大学,环境污染多严重,有多少民生问题要等待解决,他们不是不知道,一个没有良知的学者,天天与名利打交道,闻着马屁味,说着马屁话,难怪写出的东西也是马屁味。天天大鱼大肉,身体又不动,胃能消化得了吗?

中医讲,人吃五谷杂粮,营养才会均衡。他们以为每天大鱼大肉就身体好?同理,一个学者,知识分子做学问,就要吸收“五谷杂粮”,要善于吸收各个学派的长处,才会有自己的思想。这种茶话会的学术交流,只会培养出会喊 口号,与上保持一致的马屁教授,会吃的马屁教授。他们没有水平也罢,他们还要无情排挤真正具有独立人格和他们不一样的知识分子,并剥夺这些人的话语权。这种思想的专一,是他们精神糖尿病的体现。我担心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我们的学生被这样的人教,能教好?他们只能教出和他们 一样,只认标准答案,而不会思考的人啊!

得糖尿病,还有一个心理因素。过度的兴奋,过度的忧虑,长期处在这样状态,影响胃的消化功能。是想一个会拍马屁的知识分子,他所喜欢听得就是马屁话,马屁话听多了,就会兴奋过度。对上还要恰到好处的说马屁话,他得用功夫!他得琢磨给他话语权人的心里,这对他可是件难事。长期以来,精神忧虑得不到平和调整,吃得多,破坏了消化系统,自然就得了粮尿病。

    为师重在身教言行,有这样的教授,他教出的学生也是糖尿病患者,失去了身体自我调整的能力。最后就是好的东西身体本能反抗,邪气越来越重,慢慢向死亡临近。可怕呀!误人子弟。错也不在他呀。我们的教育体制就是典型糠尿病患者,没有活力,失去生机,单一死板唯分数唯文凭指挥下,教授有这样的病是必然的。

是想,早年的北大清华,为什么能出大学问家?教育独立于官场,各种学派并存,思想活跃,只要有真才实学,谁都可以上讲台。没有现在这样的标准答案去圈定。真正的大学,吃的是‘五谷杂粮“,才有生命力,教育,先教做人,培养学生的良知,也就要培养他们的身上的正气,再要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对一个学生这就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七夕漫笔爱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