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李白《为草当做兰》有感

(2009-04-08 10:17:06)
标签:

文化

 

读李白《为草当做兰》有感

 

  

读李白的诗,很多。唯独他的这首“为草当做兰,为木当做松。兰幽香风远,松寒不改容。”让我感受颇深。读完之后,细细品味,诗人在文字后面想要表达的意思。从字面上,作者不过在写草,写木。其实,他想要表达的就是:作为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两个重要要素,其一是:高尚的品德, 其二:就是做人要有气节。做人的美德,就好比兰花之香,天然出自本身,即使开在一个偏僻的地方,香气也会传得的很远,正所谓孔子所说“德不孤,必有邻”,我们经常说“德高望重”也就是这个意思。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在他的道德经里,强调美,善皆要出自本真,而不要流于一种统一的格式。而兰花的香,不是为了取悦花神,也不是为了取悦欣赏者,而香是来自它的本真。天下真正的善是无心的善,这大概就是李白所要表达的。老子在他道德经里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在这儿老子说的“慈”不是孔子说的“仁”。老子强调做人要有母亲对儿女的这种无心之善,出自母亲本身的这种不求回报的大善。.若每个人都有这个大善,对待周围的人,何愁这个世界不太平?传统中医认为一个人生病是因为他的正气不足,正气不足到难以抵御邪气时,邪气就直驱而入,这个人就生病了。同样的道理,一个人的美德不足时,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会迷失方向,他抵御不了时,也就是基督徒所说,就会把灵魂出卖给撒旦。一个人一旦变成魔鬼,那么他就成为社会灾难,什么的坏事都做得出来。

道德文章亦是如此。写出好文章的人,这个人一定比他的文章更好,而如果这个人不如他的文章好,那文章虽看似很好,其实是读不到灵动的东西,缺少对生命真正的感悟,和关爱。

纵观李白的一生,他一生失意却不失志。他平生的志向,就是要像汉朝的开国功臣张良那样,辅佐君王实现他治国的宏愿,为的是国强民安,老百姓真正地能够安居乐业。一旦实现这样的愿望,他要像张良那样隐居起来。这是何等的胸怀,完全的无我,无私,这样的善,就是无心的善,就是母亲对待儿女的善,就像兰花那样高贵,来自诗人最本真的士大夫精神。

翻开历史的长卷,遗臭万年的人物当中,不乏有才有智者,但由于他们品德极其低下,做出让世人世世代代咒骂他们的事,他们 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南唐的李后主,在填词方面,很有才华,北宋末年的宋微宗,填得一手好词,在绘画方面也颇有成就,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两个却是亡国之君,他们的词满是铅花的富贵,由于缺乏对民众生命的爱惜,却很少在民间流传。在近代,二战时日本在我国东北研究用细菌杀人的专家,可谓技术超群,为希特勒当宣传部长的戈培尔,有盖世之才,他们却是历史的罪人,何也?一个人没有心怀天下的高尚品德,所有的聪明才智,只是他们犯罪的高极工具而已。这对于知识分子尤其重要。因为人类很多的灾难,就是这些没有道德,丧失了灵魂,助纣为虐的知识分子所为。

李白,杜甫,尽管在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都很失意,流离失所,但他们却千百年来被人们称赞,称颂,和怀念,就是他们心怀天下,与天下老百姓同忧同喜的高尚品德,像兰花的香气一样,穿越历史的灰尘,一直飘到今天……

做人要有好的品德这是起码的,更重要还要有气节。这气节就是:“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如诗人所言,“松寒不改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宁可过清贫的日子,也不愿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残害百姓,使自己的良心不能安然。李白一生不得被朝廷重用,他也不愿出卖自己的灵魂,向权贵低头“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这种气节的写照,著名学者朱自清先生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面粉,这就是李白所说的气节,这种气节没有大善为前提,它也不会单独成立的。对知识分子来说尤其重要,没有独立的人格,谈何独立的思想?

  成为历中罪人的,他们哪个不是因为畏惧权势,被金钱所收买而沦为历史的罪人被后世人的唾骂?

掩卷沉思,今天那些所谓的文化名人,是否做人有兰花幽幽香气,气节如松,但愿很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距离
后一篇:古体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