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蒋廷锡《塞外花卉图卷》中66种花卉鉴析
标签:
转载 |
《塞外花卉图》卷,清康熙四十四年乙酉(1705年),蒋廷锡绘,绢本,设色,纵38cm,横511.2cm。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款识:“塞外花卉六十六种,乙酉七月南沙门下士蒋廷锡写。”下钤“蒋廷锡”白文方印、“杨孙”朱文方印。钤鉴藏印: “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乾隆鉴赏”、“养心殿鉴藏宝”、“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宝笈重编”及“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
《塞外花卉图》卷,是一幅原存清宫而极具博物学色彩的绘画,该画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从右至左依次描绘了66种塞外花卉。
通过《塞外花卉图》卷的题跋可知这幅画绘于康熙四十四年乙酉(1705),在此之前的1699年蒋廷锡已经以举人的身份被推荐为南书房行走,这个职位可以使他近距离与康熙皇帝接触,至康熙四十二年(1703)会试下第,但康熙皇帝还是诏以与何焯、汪灏一同殿试,钦赐二甲第四名进士,选庶吉士(即画跋中所说的“门下士”)。次年未散馆,授翰林院编修,成为名正言顺的天子近臣,这一仕途晋升过程足以体现康熙对他的赏识。从康熙二十年(1681)木兰围场建立始,康熙皇帝几乎每年都会在这里举行秋狝,在这种“塞外巡幸”活动中,会经常带上一些近臣扈从左右。(清)查慎行《查慎行集》第一册《陪猎笔记》:“癸未五月(即康熙四十二年1703),皇上将幸避暑山庄。初四日于畅春园,奉旨,查昇、陈壮履、励廷仪、汪灏、查慎行、蒋廷锡六人俱著随驾。”又查慎行《敬业堂诗集》之《考牧集》的序文中可知,诗集收集了查慎行1705年扈从康熙皇帝出巡塞外的诗文,其中有诗《塞外花草暑月特盛,同年蒋酉君用横幅写七十余种呈院长揆公,以绝句属和四首》。据此史料可确定蒋廷锡至少参与了康熙四十二年(1703)和四十四年(1705)的两次“塞外巡幸”。在这两次扈从巡幸过程中,蒋廷锡以一位汉族文臣的身份从北京出发前往承德,沿途随着海拔升高而逐渐凉爽的气候,以及与内地迥然不同的自然风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为他创作《塞外花卉图》卷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条件。可惜蒋廷锡在这两次塞外之旅中除了几首应制诗文外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私人文字记录,难以了解他当时的所见所闻以及内心感受。庆幸的是在1703年的塞外之旅中还有另一位文臣汪灏参与其中,他详细记录了此次扈从康熙巡幸塞外的全过程,并有旅行笔记《随銮纪恩》流传至今。通过汪灏的记述可以间接了解蒋廷锡在整个塞外之旅中的经历。
《随銮纪恩》中,作者汪灏如同一位田野博物学家,将沿途所经区域的自然环境和野生植物状况进行了详细记录。据笔记记载,此次塞外巡幸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农历五月廿五日从北京畅春园出发,六月一日皇帝銮驾到达遥亭。出古北口后队伍经过了设在塞外的各处避暑行宫,八月六日,皇帝离开最后一座行宫唐山营去往狩猎区,途中房屋农田逐渐消失,到处是一派草原景象,作者由此开始将视线转移到草原风光和野生植物的描绘上,当日记云:“轻霜初下,草色微变,淡黄浓绿错杂成文。一路射干、桔梗诸花虽谢,而马兰、杜若糜如云霞;苇花飘雪,浅深迥别,忽没马蹄,忽侵马首皆有佳致”,又有“种种山木红黄,亦如争斗艳妆,德勒苏草盈路丛生,其草上红下绿”。文中的桔梗便出现在蒋廷锡的画卷中。八月七日,队伍经过汉铁木耳岭,遇到的风景则是,“槲叶枫林掩映山径……岭旁草色红白相间,恍如古锦铺地,分插琪草玉树于上,株株成行而随步变色,非善手莫能绘”,这正是自然生态上,由阔叶落叶林向温带草原过渡的景观。八月十日,翰林文臣继续跟随皇帝的狩猎队伍去往新的地点,途中“山势变幻,近处皆平原,而峦嶂峭拔多出平原之外。虽经霜,秋花撩人,紫翠之色益复娇艳”,此处的“紫翠之色”极有可能是翠雀或乌头,体现出塞外野生植物耐寒的特性,也因此作者才能在结冰霜冻的气候里见 到尚在开花的野生植物。十二日后,皇帝谕令翰林文臣去往额勒苏台观看围猎,途中“丰草横岗,路界两岗之间草中威灵仙、山茱萸、细辛、射干触目皆是,野豆蔓生”,“遍川金莲花,时已开谢,苞皆结子”;而额勒苏台则“四山黄叶鲜明,浅深如染……原中荻花一望数十里,无异嘉稻”。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康熙皇帝赏赐臣工月饼和御园所产水果,并赏赐黄花数枝,其茎及叶皆如虞美人而五瓣环合若金盏(极似野罂粟)。十六日之后皇帝继续在各处围猎,“沿途益平旷空阔,草间野蔷薇染霜更赤,散生白草间若落花点纨绮,丛生一片则如莲衣满沼,如杜鹃连山。行二十里,漫山树叶一色,数变胜于春花”,此处的野蔷薇极有可能是在该区域分布极广的美蔷薇。十八日到达昂阿,此地“草间黄白蝶纷然撩人,秋草杂出,率多灵药,野蒜可啖也”。二十六日,銮驾返回唐山营,途中“深林叶脱处有红黄数株,鲜明新艳;草花落尽,仍有紫花数朵及黄色虞美人,清香沁鼻”。二十七日沿途行猎,在一山岭中见有长满果如樱桃的无名树木,蒙古人称其为葛布里赖罕。九月十六日銮驾抵达鞍子岭,皇帝向群臣展示一种叫乌沙尔器的山果(此果形如樱桃,微酸可食,核如小瓜子,即沙棘),并说这种树的木材是塞外名材。九月十八日队伍从两间房出发,沿途“山果盈野,黑者为老鸦眼(描述极似鼠李科圆叶鼠李的果实),甚多;其余粉红,外苞朱丹(描述极似卫矛科白杜的果实);内结有若红梅者,黄苞赤心(描述极似卫矛科南蛇藤的果实);有若腊梅者,沿途媚客皆不知其名”,当日队伍刚刚入古北口,作者记为“柳叶全青,松枝积翠,人烟接壤,几疑腊后春回,不知其为秋杪也”。由上述描写可见,农历九月塞外与内地气候差异很大,正是在如此冷凉的环境下作者见到了许多内地不曾见过的野生植物,其中多数植物可能也被蒋廷锡绘入《塞外花卉图》卷中。通过汪灏的记录,有助于我们了解蒋廷锡当时所见塞外野生植物的状况,这次随行及之后康熙四十四年(1705)的塞外之行为他创作《塞外花卉图》卷积累了素材。
康熙四十四年(1705)蒋廷锡再次扈从康熙皇帝出巡塞外,此次旅途中查慎行做诗《塞外花草暑月特盛,同年蒋酉君用横幅写七十余种呈院长揆公,以绝句属和四首》,由此可知蒋廷锡在这次出游途中创作了表现塞外暑天的70多种野生花草长卷,画成之后他将作品呈送给了翰林院掌院学士纳兰揆叙。乾隆帝曾作诗《题蒋溥写生即用其韵》,在诗注中乾隆帝指出:“溥父廷锡向曾扈驾塞外,图山花以进,是图仍旧稿也。”这就说明蒋溥献给乾隆帝的写生图沿用了其父蒋廷锡描绘《塞外花卉图》卷的旧稿本,这极有可能就是此处的七十余种花卉横幅,由此可知蒋廷锡所作稿本,在乾隆时代还保存在其子蒋溥手中,之后就不知所终了。虽然这幅画作如今不可考,但通过查慎行诗文推测,它必然与传世的《塞外花卉图》卷有紧密的联系。陈东根据查慎行《敬业堂诗集》和《康熙起居注》的记载,推算这幅画有70多种花草的长卷大概作于康熙四十四年六月上旬至六月十三日康熙驻跸花峪沟至到达博洛和屯(今隆化县)这段时间。之后蒋廷锡以此画卷为稿本将原画中的植物删减至66种,重新加工创作了《塞外花卉图》卷,并于当年七月完成。据《清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中的记载,康熙皇帝此次巡幸塞外从当年六月廿四日(丙辰)起就驻跸热河上营直到七月十三才返回喀喇和屯(今承德双滦区),从六月下旬至七月中旬康熙皇帝一直驻跸在热河上营行宫(即承德避暑山庄前身),由此可知《塞外花卉图》卷大概即绘制于驻扎的这20天中。这也可以通过蒋廷锡的另一幅画作《野菊图》来佐证,画中有康熙皇帝的题诗“乙酉秋日山庄偶成并书”一句,这说明蒋廷锡在1705年(乙酉)极有可能在热河上营行宫内进行过书画创作,部分还得到了皇帝御题诗。
上述考证表明《塞外花卉图》卷并非对照实物写生的作品,而是通过事先创作70多种花卉的稿本加工完成的。
《塞外花卉图》卷是蒋廷锡献给康熙皇帝的一幅很特别的绘画作品,该画卷的内容正可以反映康熙皇帝对植物的喜爱。有别于以往国内外学者多关注康熙皇帝对数学、天文、医学和艺术方面的爱好,《塞外花卉图》卷为我们研究康熙皇帝对植物的兴趣,提供了崭新的线索。《塞外花卉图》卷描绘的草原植物不同于皇帝在御花园和其他地方见到的观赏花草,其鲜明的草原植物特色给塞外出巡的康熙皇帝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 1703年出巡塞外的上谕中就一语道破了自己喜爱植物的主要原因:“天下花未有经霜而不萎者,惟塞外各花能拒霜,霜愈重则色愈鲜,胥此类也。”从中可以看到皇帝对塞外花卉的褒奖有两点:一是它们比起其他地方的植物更加耐寒拒霜;二是它们颜色鲜艳,而且霜越重花色越艳丽。除了这句类似官方认可的赞美外,康熙皇帝也经常在诗词中流露出他对塞外花卉的喜爱之情。最值得一提的是画卷中的金莲花,康熙对这种塞外所产的花卉赞赏有加,他曾经7次吟咏过金莲花 。
上述对康熙皇帝塞外草木情趣的分析有助于对蒋廷锡创作《塞外花卉图》卷动机的进一步认识。画家经历塞外之行有感于草木的美丽固然是创作画卷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蒋廷锡通过创作来取悦皇帝才是最重要的原因。蒋廷锡在1703年被康熙破格提升为进士出身,并在不久后成为翰林院庶吉士,这已经是常人很难获得的殊荣,就在当年他又获得皇帝特许以翰林文臣身份扈从他去往塞外巡幸,这已经是获得统治者赏识的极高荣誉。在这种情形下,蒋廷锡创作此幅大型画作,更能显示自己的这份葵藿向日之心。这种情感在乾隆时期的画家身上同样可以看到。现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九秋图》,是钱维城1762年随皇帝秋狝之后绘制并进献给乾隆皇帝的一幅花卉作品,画家在画跋中说:“辛巳秋臣扈从跸避暑山庄,退值之暇,恭绘秋花七种进呈御览。今秋御驾行围,臣未邀扈徙,犬马之私实切依恋,因绘秋华九种再呈。乙览庶托小草倾阳之义,云:臣钱维城恭画并敬识。”从题跋中可以看出钱维城对扈从皇帝出巡塞外的重视,为了获得乾隆皇帝邀请,他以进献画作的方式表达对皇帝的敬仰,以期可以受到皇帝的重视。通过钱维城的文字描写完全可以体悟到蒋廷锡当初向康熙皇帝献画的动机和心情,他试图通过画作建立起自己与受画者康熙皇帝之间的一种情感沟通,这也是中国绘画在长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功能。而清代文臣向皇帝呈献书画这一社会学现象仍有待于学界进一步研究。
附:《塞外花卉画卷》所绘66种花卉
二零一八年戊戌秋 蒋国平 整理于上海
电话/微信同号:1350173978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