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然拼读真的有用么?

(2021-06-22 16:08:07)
分类: 英语教育

对自然拼读的反思
自然拼读真的有用么?




书先生

我们的OP课程学员群里有不少家长学习者,其中又以妈妈居多。在自己努力学好英语的同时,妈妈们也在操心孩子的英语。实际上,为了孩子更好的学英语本就是很多妈妈们选择自我提高的第一大动力。我每天都会抽时间来回答学员的问题。除了和自身英语学习有关的问题外,妈妈们问的最多的就是关于孩子学习英语的方法,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又是“自然拼读到底好不好”。
这个现象说明了两个问题:
第一,“自然拼读”在国内的宣传做得很好,可以说是个家长都听过这个词。
第二,人在焦虑的驱使和铺天盖地的广告影响下,真的会失去判断能力,甚至病急乱投医。
虽然我已经无数次在群里科普,“自然拼读”是一个伪概念,它不能达到它宣称的效果(事实上,现在所有的自然拼读的宣传中没有哪一个把它的功能说明白了的,大多都是强调模棱两可的“见词能读,听音能写”8个字),但是,每隔一段时间,这个问题就会像幽灵一样在群里冒出来。
这不,前天又有一个家长问到这个问题,还给我发来一篇宣传“自然拼读”的公众号长文。文章堆砌了一堆名词,引用了一堆我搞语言学的人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语言专家。很显然,虽然在群里看过多次我的科普解释,这位家长又动摇了。虽然我又苦口婆心科普了一次,但我怀疑我的努力也保持不了多久的效果。
所以,我决定写一篇文章,说清楚为什么“自然拼读”是伪概念。其实,网上批评“自然拼读”的文章也不少,但似乎都是“治标不治本”。所以,接下来我不但要指出“自然拼读”的荒谬,还要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么荒谬的东西,中国家长仍然趋之若鹜。
这种分析,免不了会戳到一些更深层次的谬误。但是没有办法,破除迷信,就要正本清源。

......

维基百科
还好,百度百科“不小心”给出了“自然拼读”的英文:phonics。真是太不小心了,信息屏蔽如此不彻底,也不怕被人查到真相。可能是仗着国家的GFW,所以无所忌惮吧。那好,我们就转战维基百科英文版吧。维基百科英文词条phonics的解释如下:
维基百科英文对phonics的解释

我大概翻译一下:
phonics是通过培养学习者的音素意识来进行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方法。音素意识是指听见、辨别和运用音素的能力。该方法旨在教会学生发音和表征这些发音的拼写规则之间的对应。
phonics教学法的目标是让初学阅读者能够通过把生单词读出来而理解其含义,或者用phonics的术语来说,叫发音-拼写规则的“混合”。因为它的重心在单词内部的发音和拼写,因此被称为“亚词汇”方法。因此,它经常被拿来和“全语言”方法对比,后者是在单词级别以上教授阅读的思想流派。
从20世纪初开始,phonics在英语世界广泛用于小学教育和阅读教学。synthetic phonics是英国和澳大利亚教育系统中采用的阅读教学方法。
我们先撇开内容不谈,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有一个明显的区别,那就是维基百科词条后面有62条参考文献,且大多为学术论文,而百度百科参考文献为0。
朋友们,0参考是什么概念?一篇知识类词条,不需要参考任何文献,简直滑天下之大稽。据此一点,我们就有理由相信维基百科英文词条的可信度远高于百度百科。

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呢?
现在我们来对比一下两个词条的内容,看一下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大家有兴趣可以先去看一下百度词条的全文。你会发现整个词条逻辑混乱,一会儿推崇,一会儿批评,一看就是各种复制粘贴东拼西凑的结果。同样都是开放编辑平台,百度百科的质量指数级低于维基百科英文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原因嘛,有点思辨能力的人都清楚。写出来就会被封号,所以,打住。
最大的不对劲儿就是学习的方向。国内对“自然拼读”的宣传是学习发音和拼读的“神器”。这犯了一个基本的逻辑错误:发音是不可能靠发音规则学会的。发音规则只能告诉你某个字母组合可以发什么音,但这个音只能通过模仿正确的发音来学习。而在这个模仿的过程中,这个发音用什么字母组合来表示是无关紧要的。

在这里,我觉得很有必要普及一个很基本的语言学习观点。这个观点在语言学界是共识,但在语言教学领域——尤其是培训界——却被有意无意的忽略。这个观点就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形式意义对”,学习语言就是掌握“形式意义对”。比如bird这个单词是鸟的意思,我们掌握这个单词,实际上是掌握两个形式意义对。第一个是bird的发音和“鸟”的关系,这样我们一听到这个音,就知道在说“鸟”。第二个是bird的拼写和“鸟”的关系,这样当我看到这四个字母按b i r d排列,两边是空格,就知道在写“鸟”。
很显然,这两个意义对并不需要同时掌握。实际上,对母语学习,几乎所有人都是分步骤进行的。第一步当然是“发音形式-意义”对,这一步培养的能力,英文称为oracy(口语能力,包括听力能力)。第二步才是“拼写形式-意义”对,这一步培养的能力,英文称为literacy(阅读能力,包括写作能力)。
所谓phonics,其实就是两种能力之间的一种衔接手段。它解决的既不是“发音形式-意义”对,也不是“拼写形式-意义”对,而是帮助学习者“发音形式”和“拼写形式”之间的联系。显然,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是掌握形式意义对。如果仅仅只知道“发音形式”和“拼写形式”之间的联系,那就等于没有学习语言。
不过,这对母语学习者不是问题,因为在建立“发音形式”和“拼写形式”关联之前,他们已经建立了“发音形式”和“意义”的关联了。意义来自哪里呢?来自环境,来自使用,来自人类大脑对环境中语言使用的统计。说了你可能不相信,人脑是天然的统计工具。人脑最重要的两个认知能力就是:1,从不同中找相似;2,从相似中找不同。这是我们能学习所有知识的基础。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一下,phonics本质上是通过建立“发音形式”和“拼写形式”之间的练习来促进literacy发展的一种方法。然而,国内铺天盖地的宣传却是“自然拼读”是发展oracy的最佳方法。如果这都不是骗局,还有什么是骗局?我用下面这两张图来表示上面提到的各种概念直接的关系。

自然拼读的本质
我也就不饶弯子了,直截了当的说:没有“意义”的参与,任何形式的“拼读”教学本质上都是教音标。不同方法的区别就在于音标的写法。phonics想要如果实现的效果是,学生知道发/ei/这个音的音节可以写作ay。而国内对自然拼读的宣传是看到ay就是知道发/ei/。
phonics的教学方向是在已经知道发音形式的前提下,建立拼写形式和发音形式的关系。国内自然拼读的教学是在发音形式和拼写形式都不知道的前提下建立发音形式和拼写形式(注意方向)之间的关系。后者的本质就是教音标,只是把国际音标的写法改为字母组合而已。可笑的是,自然拼读在宣传中往往标榜自己站在音标学习的对立面。

为什么这么明显的伪概念还有很多人趋之若鹜呢?
上面我分析了为什么国内大肆宣传的“自然拼读”是伪概念。我上面写的那些东西,严格来说也不算什么新鲜玩意儿,除了中间关于语言学习本质的阐述。有很多人都批评过这个伪概念的泛滥,但显然未见效果。现实是,自然拼读越来越火了,甚至很多语言学界的专家也开始站台了。
我这人有个“招人厌”的毛病,凡是看到不合理的事情,总想弄清楚为什么,虽然明明知道这种事情背后的原因往往很“扎心”。就算我把原因摆在大家面前,出于认知协调等心理防御,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认同,甚至第一反应就是抵触。
这很正常,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思辨能力,也不愿意提升自己。这话很残酷,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成年人成形的思想不可改变,因为思想的背后是大脑神经元之间通过轴突形成的回路。改变想法意味着生理上的变化,这对已经很强壮的连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想象一下,你需要经过多长时间艰苦的训练才能塑造强壮的肌肉。同为生理变化,改变思想需要的更大的毅力和更长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改变想法这么难。所有从事教育和媒体的人都必须对这一点有清醒的认识。
可能有人会问了:既然不可能改变他人的思想,那你还写这些干什么。我的回答是:我写东西从来不是为了改变他人的思想,我是想告诉想法类似的人,你不孤单,有人会为你说话;告诉思想还在摇摆的人,这世界有更多的选择,请多看看,多想想。

reading不等于读
虽然英语教学从小学就开始了,但我极度怀疑很多人还是将reading等同于中文的“读书”。这给了“自然拼读”打擦边球的机会。上面说了,phonics是阅读(reading)教学的一种方法。reading在英文中是“识字”的意思,和张开嘴读出声来不是一回事儿。英文要表示读出声来得说read aloud。
而在中文里,读就是发出声音的意思。如果不发出声音,我们要么说看书要么说“默读”。可见,read在概念上不等于中文的“读”,前者默认不发出声音,如果发出声音要加上修饰词aloud;后者默认发出声音,如果不发出声音需要加上修饰词“默”。
但是由于翻译的问题,也有利益相关者有意的误导,我们把一种用于“阅读”教学的方法移植到“发音”教学上。诚实的告诉我,当你看到“自然拼读”四个字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不是“读出声音”?很多“自然拼读”的教学法就包括大声读。看到“读”就想到发音,这是中文使用者的自然反应,却恰恰是“自然拼读”误导人的地方。


选自公众号“书先生讲英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