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肖老师问:我们用的教材,各单元Let's
learn(词汇)都安排在Let's talk(会话)后面,但听课时我发现有的同事先教了Let's learn,再教Let's
talk,请问陈老师这样教是不是有问题?

答复:
两位老师提的问题,实际是同一个话题,都涉及外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原则——“语篇中教单词”。
这个原则,我估计英语老师大都比较熟悉,但如果我请不同的老师来帮我回答上面两个问题,有大半的可能会出现想反的意见。因为,对什么是“语篇”,什么是“语篇中教单词”,以及这个原则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还普遍存在模糊的认识。
下面从三个方面简述。
1.弄清楚外语教学中的“语篇”概念
关于语篇的第一个普遍模糊认识是,误以为“语篇”与“非语篇”的区别,是长和短的区别。不少人认为英语的语言单位中,短的是单词短语,长的是语篇。这中错误认识,根源在于误将“语篇”理解成了外在的形式概念。
“语篇”固然可以是课文或对话,但它也可以是一本书或一个故事,还可以是句子、短语,词、字母。
判断一个语言单位是不是“语篇”,关键不是看它是长是短,而是看它有没有自己的语境,有没有具体的交际意义。

比如字母A,在字母表中它不是语篇,但英语老师在学生作业本上批下的字母A,就是语篇,因为在作业本语境中,字母A产生了具体的交际意义——学生作业完成的很好。
再如man这个词,出现在词表或词典中时,它是个孤立的词条,不是语篇;但它出现在男洗手间门上时,就成了语篇,同样是因为这个特定的语境赋予了单词man具体的交际意义。
可见,“语篇”不是一个形式的概念,它是一个功能的概念,“语篇”更不等于课文或对话。
2. 想明白“语篇中教单词”背后的道理
(1)语言中的词,单一意义的少。而且,越是常用的词,其意义就越多样。比如do,make,have等动词,词典中的义项不止数十条。如果没有具体语境,孤立地教学,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且容易遗忘。学生学单词常见的难题——“学了记不住”,“记住不会用”——大多与孤立地教学单词有关系。
(2)英语词都有对应的汉语意思,但多数英语词跟对应的汉语词又不是一回事。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同一个”对应词,往往在内涵意义、外延意义、语体意义、色彩意义、搭配意义等方面常有区别。如果脱离语篇,孤立地教学词语,学生很容易进行不恰当地类推,导致词语意义理解、搭配、用法都可能出问题,还容易导致汉语式的英语。

(3)词的发音、拼写,逻辑上可以单独教。问题在于,不与意义和用法紧密结合的发音和拼写的教学,注定是低效的。一旦涉及意义和用法,孤立地教单词非常不利于学生全面准确理解其含义,不利于实际运用。
外语教学中特别强调“语篇中教单词”,主要是出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如果不在乎,或有其他办法妥善解决这三方面的问题,那也可以选择忽略“语篇中教单词”的原则。
3.抓住“语篇中教单词”的核心关键
“语篇中教单词”原则的核心,不是指的语篇与词汇教学的先后顺序。运用这个原则的核心关键,并不是教师先教语篇,再教单词。这些年去各地听公开课、看教学设计、审读期刊杂志的论文、参加各种教学研讨,遇到类似误解的时候,多得简直数不过来。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语篇中教单词”原则的核心关键是——词汇是否结合了特定的语境和意义。
“语篇中教单词”原则的核心关键是——词汇是否结合了特定的语境和意义。
“语篇中教单词”原则的核心关键是——词汇是否结合了特定的语境和意义。
先教课文、后讲单词,未必就是“语篇中教词汇”;先教词后教课文,照样可以是“语篇中教词汇”。也就是说,只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和意义,先教Let's
learn或先教Let's talk都可以,单独教或课文对话中教也都可以。

“语篇中教单词”原则,如果被机械地、死板地、教条地理解成“词和语篇的教学顺序先后”,那就真的跑偏了,跑偏了,跑偏了……

目前国内中小学各版本英语教科书的编制,普遍做法都是把语篇的整体输入板块,安排在词汇教学板块之前。这样安排的初衷,主要是希望引导师生把意义和运用作为外语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不是孤立地对词汇或“语言点”进行讲解、分析和记忆、操练。
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需要来安排词汇和语篇的教学顺序,不要拘泥于教材的顺序。《英语课程标准》的“教材使用建议”中,也有建议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增补、删减、顺序调整的说明。(有图有真相,打开自己找)

最后,“语篇中教单词”不过是一个一般原则,而绝不是唯一原则
学生学单词、学短语,不是一两次学习就能掌握的,大多都要多次反复,是个漫长的过程。 教师的词汇教学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单独教,也可以分类教,可以对比着教,可以语音强化,可以拼写强化,可以快速记忆……
方法多得数不过来,又各有其独特功效。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词、不同年级段、不同学生的特点,仔细琢磨后,灵活选择。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2017(6)